谁能挽救“风雨飘摇”的中国茶?
对当前中国的茶叶界可以用“沮丧”来形容。
近一点,安徽喷剧毒农药的“郎溪茶”身败名裂,冲击波殃及中国茶行业;杭州“龙井”被各地仿冒,茗茶声誉岌岌可危。远一点,乌龙茶遭遇“假、大、空”困局,前途至今未卜;紫阳“茶芽”名盛业衰,尴尬无限。
国内一片混乱,国外壁垒“高筑”。主要进口茶地区欧盟大幅度扩大茶叶中农药残留的检验种类,主要项目从6种增至62种,茶叶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的标准从10倍升至100倍。而日本对我国的茶叶农残检测项目亦达77项之多。美国、澳大利亚、俄罗斯等国以食品安全为由,纷纷仿效欧盟,提高对茶叶农残的控制标准。
入世后,茶叶进口许可证和配额逐步取消,洋茶长驱直入。中国茶内忧外患,狼烟四起。专家担忧:中国茶能走多远?
茶界露“锋”
一年前,超大嘉和茶叶有限公司正式成立,并专业致力于有机茶的开发、生产和经营。众所周知,超大做的是瓜菜生意,红红火火,在业界堪称“老大”。然而在茶业界这个“屋漏偏逢雨”的节骨眼上,超大却铆足了劲地不断“扩编”它的茶叶生产规模。目前,超大有机茶已通过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有机茶研究与发展中心认证,茶园面积扩大到万亩以上;名优茶叶品种齐全,产品正向多元发展,中高档有机乌龙茶、红茶和绿茶等一应俱全;建立了现代化的标准厂房及研发、检测中心,引进全自动拼配流水生产线,实现了从摇青、杀青、包揉、烘干等十几道工序的全过程无接地、无污染控制,基本告别了手搓、脚揉的手工制茶时代。
在短短的时间里,超大有机茶的各种优势和生产水平迅速凸显,超大在茶叶领域的“生猛”之势,多少让业界咋舌。
种菜与种茶虽同系农业行业,但“种茶”毕竟是之前陌生的新领域,超大能在短时间内驰骋制茶业界,岂不惊人。超大的“利器”究竟何在?
“中国茶前途无量!”早在数年前,郭浩,这位中国目前最具竞争力的农业企业领头人———超大现代农业集团董事局主席兼总裁,已对中国茶“虎视眈眈”。
也就在这个时候,超大在其总部所在地———福州的北峰优山上不动声色地开垦了大面积的茶园。接着,一批茶叶专家进驻优山,以茶园为家,展开了有机茶的种植、开发和加工等一整条产业链的攻关研究。
郭浩之忧
以前听说郭浩有两种饮品是不喝的,其中一种便是茶。
然而记者在日前见到郭浩时,没想到如今他的茶瘾似乎与他的烟瘾一样大。“我过去不喝茶是不太放心过去的那种茶叶生产加工方式。”郭浩解释说。
记者听过这么一种说法,许多喝茶的人都不喝第一泡茶,因为第一泡的“功能”主要在于“洗”茶,有人戏称目的是把传统制茶工艺中“臭脚丫”的味道除去。过去制茶设备简陋,基本采用手工,制茶过程中容易产生二次污染,再加上有些茶农药残留超标,整个流程没有一道工艺是专门用于除菌的。这可能是郭浩干脆不喝茶的原因。
直到超大有了自己的有机茶后,郭浩才“戒”掉了这个不喝茶的习惯。
谈到近期被央视曝光的安徽郎溪的“问题茶”,郭浩显得十分痛心。“中国不缺‘名茶’,但却十分缺‘名牌’。从一大串类似安徽郎溪茶事件中可以看出,成千上万个茶农和小型茶叶企业共享一个地方茶叶品牌是导致中国茶业混乱的‘致命’根源,其结果必然是,一旦某个茶农或企业出问题,大批甚至全部的‘中国籍’茶皆受到‘株连’。”郭浩对目前中国茶的现状极为担忧。
事实正如郭浩所言。中国现有5万多家茶叶企业,却几乎没有国际公认的品牌茶,大部分企业的年产值只不过几百万元。名优茶有上千种,却没有一种成气候、上规模,更多的充其量不过是卡拉OK式自娱自赏的“金奖”、“银奖”茶。“英国是不产茶的,但英国的‘立顿’茶在世界五大洲市场的占有率达60%,年销售额数十亿美元。”郭浩说,“超大的有机茶正朝这一方向努力。”
优山磨“枪”
超大以当初对蔬菜基地同样的严格甚至更加苛刻的要求来选择它的茶园,气候、水源、土壤、地势样样全优,最后优山幸运地被超大定为它的茶叶生产基地。优山茶园地处有着福州“后花园”之称的北峰,海拔1000米以上,终年云雾缭绕。从一开始,优山茶园便严格按照有机茶的国际标准要求进行建设。有机茶在其生产过程中,不使用任何人工合成的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和基因工程产品等,因而被认为是营养最丰富、最安全的食品之一。但如何提高土壤肥力,防治病虫害,并建立相应的生产技术体系是有机茶生产持续健康发展的主要障碍。这一问题与绿色有机果蔬的种植是基本相通的。作为国内为数不多的国际有机运动联盟(IFOAM)正式企业成员,超大在此方面早已积累了足够丰富的实践经验,并形成了自成体系的绿色有机栽培模式。
超大借鉴其种菜“把式”,很快研究出一整套包括茶叶专用有机肥在内的克服以上问题的关键技术。
了解超大的人士都知道,超大最先涉足的农业领域是生物有机农资的开发。早在几年前超大就掌握了其中的核心技术,因此超大轻而易举地批量生产出了适合“中国国情”的茶叶专用有机肥。经比较测试,使用超大茶叶专用有机肥的茶园产量倍增,茶园土壤肥力显著提高,生态得到良好的保护。
今年4月份,中国茶界泰斗张天福曾慕名来到优山茶场,看到这片笼罩在云雾中富于生态特征的、郁郁葱葱的茶园以及超大现代化的制茶“装备”,93岁高龄的张老不住地点头称赞。这位在中国茶叶界备受尊敬、众口皆碑的老人,鼓励超大再接再厉,为中国茶的发展多做贡献。
至此超大跨过了发展有机茶的关键“门槛”,它的茶叶有机栽培模式开始应用并推广。与开垦优山茶园几乎同时,超大又在周宁先后辟出了数千亩的茶叶基地。位于闽东腹地的周宁县,是福建省重要的高山茶基地,当地土壤富含茶树生长的微量元素硒,自然条件得天独厚。正是对茶园慎之又慎的选择,确保了超大有机茶“先天”的独到品质。
武夷孕种
“建立中国名茶品种‘基因库’”,这是郭浩当年进军中国茶业时的豪言。超大对掌握中国最具市场生命力的茶树良种这门“必修课”和过去搞果蔬良种的开发同样“用功”。为了开发繁育一流的茶叶品种,超大的目光盯住了武夷山这块“神奇”的土地。武夷山向来被称为“茶树品种大观园”。作为中国十大名茶之首“大红袍”的产地,武夷山在中国茶业有着极高的地位。
独特的自然生态环境成就了武夷山这个天然的茶树品种繁育场,在一个区域同时生产出品种丰富、品质优异的红茶、绿茶、白茶和乌龙茶,且从唐朝至今盛名不衰,足见其独具的优势。
经过武夷山基地的不断选育,超大至今已开发出乌龙茶、绿茶、红茶三大系列20几个茶树优良品种。至此,超大加紧了“收编”中国各地名茶的步伐。
品牌突“围”
郭浩提醒记者,超大最近刚刚获得国际权威机构———世界品牌实验室评出的“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超大以27.51亿元人民币位居榜上农业品牌之首。据了解,超大从创立之始便提出了“走绿色道路,创生态文明”的绿色农产品生产理念,虽然这条“绿色之路”走起来并不那么平坦,但超大的努力却是矢志不移的,也正因为如此,超大赢得了国内外的广泛赞誉。此次获得“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可以说是对超大这种“顽强”精神的肯定。“超大是做绿色有机农产品的,我们要让客商、消费者理解‘超大’这个品牌背后健康和安全的文化内涵。”
到目前为止,“超大”品牌已涵盖了农业行业中的许多优势领域:生物农资、良种开发、果蔬种植、食品加工、畜牧养殖无一例外地均为“绿色”品牌。茶在中国是讲文化的,为此有专家指出,中国本身的茶文化带有很强的民族性,因此不是每个国家都能充分理解和认同的。可能这也是中国茶在国际市场上输给斯里兰卡、印度的原因之一。
“超大”品牌的内涵是绿色、健康的文化。“这在国际市场上是广泛认同的。安全食品、有机食品是发展趋势,不管强国、弱国都必须接受。”超大确信,其企业品牌代表的是一种永恒的消费文化,这种文化在世界范围内是同质的。
“农业部有意将茶定为国饮”,“深圳有机茶进入日本快餐连锁店”,“近年来韩国绿茶及茶饮料市场高速成长”,记者发现,郭浩对茶界的一举一动了如指掌,这一点对于专门从事茶叶生意的“专业人士”而言,也许不算什么,但从瓜、菜、果、茶、稻等样样齐备的超大老板口中得出,显然就不那么简单。
整日里忙得不可开交的郭浩,难道能花大量的时间去关注超大旗下“各行各业”的动态和趋势?原来,这些信息资料均来自超大的“情报机构”———战略研究所。“国际上的各个市场的消费特点是不一样的,你必须了解美国人喜欢喝什么(茶),欧洲人喜欢喝什么(茶),日本、韩国人又需要什么(茶)。”郭浩显然自信十足。超大时刻在研究着这些不同市场的特点,并针对性地提出相应的策略。也正因为超大于此扎实的“用功”,因而奇效倍出。
如今,连一向对茶叶检测十分苛刻的日本茶商也到超大参观和寻求合作,这样的事情超大自己都感到奇怪,因为超大做茶的时间并不长,而且没作过什么宣传,这些日本茶商是如何得知超大也在“卖”茶的?后来还是日本的茶商道出了原委,他们是从日本的超大果蔬客户口中得到的消息。
不少国际合作伙伴向超大保证:“只要是超大(产)的茶,有多少我们收多少。我们很看中茶叶的检测数据,但更看中超大的这块招牌。”
另外,关于茶业公司取名“嘉和”,据说超大颇费苦心。《茶经》有云,“茶者,南方之嘉禾也”,“嘉”乃美好、赞许之意;“和”则是人与人,人与茶,人与自然之和谐,“嘉和”寄托了超大追求和谐融洽的美好愿望,传递着打造有机茶世界品牌的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