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黔茶三分之二为省外名牌“替身”

作者: 来自:贵州日报 时间:2004-08-19
分享到:

    唐·陆羽《茶经》载:“茶之出黔中,生思州、播州、费州、夷州……往往得之,其味极佳。”

  贵州是我国的茶产区之一。每年春茶摘采时,安徽、浙江、福建等国内传统名茶产地的茶商们不远千里来到贵州,开始他们的“淘金之旅”。

  来贵州已7年的浙江茶商梁建祥在晴隆茶场有自己办的茶叶加工厂,从茶农手中以每公斤20元收购茶青,自己加工,以上百元不等的价格发往苏州出售。他告诉记者,贵州茶的内在品质好,春茶比其它地方早20至30天上市,经营贵州茶利润高。

  据梁建祥估算,像他这样在黔淘金的茶商,每年至少有千人左右,且逐年见增。

  据权威调查,近几年,我省生产茶叶每年都在2万吨左右,有三分之二被省外茶商冠以自己的品牌卖出,别人得大利,自己得小利。这使得贵州茶园的亩产值一般仅在700至800元之间,最高的也只有2000元,与江浙茶园亩产值普遍在3000元以上、高者达到5000至6000元的状况形成强烈反差。

  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呼吁,黔茶要摆脱“贵州品牌在外”的尴尬境地,迅速提升茶叶产业的竞争优势,必先打造贵州茶叶品牌和注入富有贵州特色的人文内涵。

  长期以来我省茶叶生产与经营一直受小农经济和计划经济体制的双重影响,还没有实现生产与经营的有机统一,虽然有生产的优势,却难以形成市场优势。我省茶叶仅各级政府有关部门认证的优质茶就有几百种,在省内有一定影响的名优茶有100多个。但由于没有品牌优势,结果是大批省外经销商涌入我省大量低价收购初级茶产品,通过再加工或重新包装并冠以知名品牌,高价进入全国乃至国际市场。

  要迅速摆脱这一尴尬境地,专家认为,一是必须树立品牌经营概念,在经营上统一采用品牌茶叶的商标、包装、价格,实行“统一质量标准、统一商标、统一包装、统一管理”的经营模式,鼎力打造我省茶叶经营新体系;二是把我省众多茶叶企业按市场需要实施“强强联合”或“以强兼弱”,以品牌资本为纽带,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形成激励与约束均衡的机制,打造紧密型的经济联合实体,实现品牌资源共享,逐步扭转我省目前茶叶生产经营上存在的规模与效益不统一的局面。

  品牌的背后是文化。茶叶是一种古老而极具传统特色的消费品。我省茶叶总量的三分之二之所以被充当全国知名品牌的“替身”,专家们认为,核心就在于没有形成文化与经济的统一。

  经过多年努力,我省已形成一些省内外知名度品牌,如“都匀毛尖”、“遵义毛峰”、“羊艾毛峰”、“梵净翠峰”等。专家们认为,要集中必要的人、财、物,以“都匀毛尖”等为重点打造品牌茶叶文化,开发市场;要围绕现有品牌茶叶,挖掘其传统的民族民间文化,增强品牌茶叶文化的含金量,使贵州茶叶成为国内知名乃至国际知名的品牌,贵州的茶叶生产才能走上快速发展、效益提高的坦途。

新闻评论
您的大名: (点击这里注册)

友情提醒:评论请限制在100字以内,有长篇大论欢迎到论坛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