附加值 难跨越的一道坎 -镇宁江龙茶面对市场叹息
作者: 来自:金黔在线 时间:2004-07-31
金黔在线讯 “来壶铁观音!”电影里清朝的店小二这样喊的;皇帝是这样喝的,“指尖微翘,揭开蒸汽萦绕的青花瓷盖,茶香漫溢。”电影里可不是来壶“江龙茶”,坐到镇宁自治县江龙镇简陋的办公室里评茶,党委书记程责洪感叹江龙茶无文化衬托的遗憾。
他总觉得,江龙茶像其他贵州茶一样,资源是好而独特的,就缺乏附加值。三个重要原因:无文化衬托;无营销理念;经营方式分散。
画圈自限
常言说:“山高雾大出好茶”。由于气候及土质原因,江龙茶以叶片厚实、口感清香、回味甘甜著称,然而当地农民一直沿袭传统的“三炒二揉”法制作茶叶,加工粗糙,技术落后,加之茶青采摘不规范以致成品茶叶颜色不好影响卖价,农民自己加工的一级茶叶卖价1公斤仅在60—80元左右。但是,加工技术的落后并未影响江龙茶的“走俏”,本县其它地方的人早在数十年前已将江龙茶作为走亲访友的礼品。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江龙茶首先出名的应是毛草村高寨组的“高寨茶”,但是由于高寨人意识落后,不善经营、推销被后来居上善于营销的白沙人抢占了“市场”先机,故人们只知有“白沙”,不知有“高寨”。
尽管如此,江龙的农民仅把茶叶作为一种农产品出售,换取“油盐钱、零用钱”,江龙茶长期以来形成的品牌及茶叶的高附加值并没有得到开发和挖掘,江龙茶叶并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商品。
公司+农户新途径
今年1月份,江龙粮油公司将自身改革与农业产业结构结合起来,先后自筹资金40万元,引进日产100公斤干茶的生产线,创办了茶叶加工厂,并高薪聘请了8名具有加工名茶经验的技术人员。
“江龙茶、黄果树就是我们自己的品牌,只要我们以市场为导向,找准发展的切入点,江龙茶就能够走向市场,赢得消费者的青睐”,镇宁粮食局局长燕夔自信地说。为了尽快创立自己的品牌,早日赢得市场,江龙茶叶加工厂在成立后迅速抢注了“黄果树茶”、“江龙白沙茶”两个商标权,并请昆明人设计了产品外包装。
公司今年以每公斤茶青16—28元不等的价格,组织职工到各地收购茶青。这一价格是农户自己加工成品茶的2—3倍,一下子激起了农户卖茶青的积极性,施丁村郑成资今年仅是卖茶青就收入了5000余元。而今年公司加工的1700公斤茶叶以一级茶180元/公斤的价格销售一空,纯收入6万余元,订货电话还不断打到公司。
市场价值有差异
有专家称,江龙茶无论质量、口感、茶色均与“龙井茶”等知名品牌相比都毫不逊色,但江龙粮油公司的一级茶才180元/公斤,而龙井茶卖价却高达数百甚至上千元,品牌的市场价值差异应深思。
据了解,目前江龙片区共有老新茶园8000余亩,按理说,江龙粮油公司今年的茶叶加工应该远远高于1700公斤,销售收入也应不只6万元,这是什么原因?
据介绍,采茶时节正逢农忙时,极大部分劳动力都投入到抢收抢种中去,茶青无人采摘,此其一。其二,江龙近几年来虽培训农民1800余人,但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农户不修枝、不追肥、轻管护,还要在茶叶基地上套种农作物,不利于茶叶生长。”燕夔说。这两方面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农民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宣传、思想发动工作到位,农民就能合理安排劳动力。茶叶基地3年初见成效,5年见大成效,因此前期的投入与管护显得十分重要。江龙极大部分农民都还很贫困,无法进行初期投入。调查中记者还了解到极大部分农民根本不懂得剪枝、追肥、防病、采摘等必要知识、技术。江龙粮油公司经理杨志会说,公司目前正在酝酿组建一支50—100人的专业队伍,负责茶叶基地的管护、茶青的采摘。但是,这50到100人的队伍在茶叶丰产期力量仍显得十分单薄。
他总觉得,江龙茶像其他贵州茶一样,资源是好而独特的,就缺乏附加值。三个重要原因:无文化衬托;无营销理念;经营方式分散。
画圈自限
常言说:“山高雾大出好茶”。由于气候及土质原因,江龙茶以叶片厚实、口感清香、回味甘甜著称,然而当地农民一直沿袭传统的“三炒二揉”法制作茶叶,加工粗糙,技术落后,加之茶青采摘不规范以致成品茶叶颜色不好影响卖价,农民自己加工的一级茶叶卖价1公斤仅在60—80元左右。但是,加工技术的落后并未影响江龙茶的“走俏”,本县其它地方的人早在数十年前已将江龙茶作为走亲访友的礼品。在调查中记者了解到:江龙茶首先出名的应是毛草村高寨组的“高寨茶”,但是由于高寨人意识落后,不善经营、推销被后来居上善于营销的白沙人抢占了“市场”先机,故人们只知有“白沙”,不知有“高寨”。
尽管如此,江龙的农民仅把茶叶作为一种农产品出售,换取“油盐钱、零用钱”,江龙茶长期以来形成的品牌及茶叶的高附加值并没有得到开发和挖掘,江龙茶叶并没有成为真正意义上的商品。
公司+农户新途径
今年1月份,江龙粮油公司将自身改革与农业产业结构结合起来,先后自筹资金40万元,引进日产100公斤干茶的生产线,创办了茶叶加工厂,并高薪聘请了8名具有加工名茶经验的技术人员。
“江龙茶、黄果树就是我们自己的品牌,只要我们以市场为导向,找准发展的切入点,江龙茶就能够走向市场,赢得消费者的青睐”,镇宁粮食局局长燕夔自信地说。为了尽快创立自己的品牌,早日赢得市场,江龙茶叶加工厂在成立后迅速抢注了“黄果树茶”、“江龙白沙茶”两个商标权,并请昆明人设计了产品外包装。
公司今年以每公斤茶青16—28元不等的价格,组织职工到各地收购茶青。这一价格是农户自己加工成品茶的2—3倍,一下子激起了农户卖茶青的积极性,施丁村郑成资今年仅是卖茶青就收入了5000余元。而今年公司加工的1700公斤茶叶以一级茶180元/公斤的价格销售一空,纯收入6万余元,订货电话还不断打到公司。
市场价值有差异
有专家称,江龙茶无论质量、口感、茶色均与“龙井茶”等知名品牌相比都毫不逊色,但江龙粮油公司的一级茶才180元/公斤,而龙井茶卖价却高达数百甚至上千元,品牌的市场价值差异应深思。
据了解,目前江龙片区共有老新茶园8000余亩,按理说,江龙粮油公司今年的茶叶加工应该远远高于1700公斤,销售收入也应不只6万元,这是什么原因?
据介绍,采茶时节正逢农忙时,极大部分劳动力都投入到抢收抢种中去,茶青无人采摘,此其一。其二,江龙近几年来虽培训农民1800余人,但力度不够,效果不明显。“农户不修枝、不追肥、轻管护,还要在茶叶基地上套种农作物,不利于茶叶生长。”燕夔说。这两方面是亟待解决的现实问题。农民看到的是实实在在的利益,如果宣传、思想发动工作到位,农民就能合理安排劳动力。茶叶基地3年初见成效,5年见大成效,因此前期的投入与管护显得十分重要。江龙极大部分农民都还很贫困,无法进行初期投入。调查中记者还了解到极大部分农民根本不懂得剪枝、追肥、防病、采摘等必要知识、技术。江龙粮油公司经理杨志会说,公司目前正在酝酿组建一支50—100人的专业队伍,负责茶叶基地的管护、茶青的采摘。但是,这50到100人的队伍在茶叶丰产期力量仍显得十分单薄。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