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茶小厂自毁市场 在茶叶中加入色素

作者:刘隽刚 来自:重庆经济报 时间:2004-07-22
分享到:
     7月19日,记者见到王富平的时候,重庆茶叶土产公司已经停止红茶业务近两年时间,谈到红茶出口,王富平不禁感叹:“这段时间里,重庆的红茶出口陷入低谷,其主要原因就在于茶叶出口放开后,众多小厂蜂拥而上,在大幅度杀价之后又以次充好,毁坏了重庆红茶的国际信誉。”
    据悉,自2001年重庆红茶达到高峰后,每公斤价格已从1元多人民币滑落到目前的两三角,出口总量也从高峰期每年1万多吨,下跌至几千吨,降幅接近40%。
    六成小厂停产
    据介绍,1999年茶叶市场放开之前,重庆出口茶叶生产厂只有1家,王富平称:“1997-1998年红茶市场行情很好,当时每公斤红茶卖到了1.3—1.4元左右。而1999—2000年市场陆续放开后,大家一拥而上,红茶生产企业大幅增长。根据不完全统计,具备自营出口权的上规模红茶厂达到5家,如果加上其他没有自营出口权的小厂,生产厂数量接近80家左右。”
    随着生产企业的大幅增加,市场反应最先表现在红茶的出口价格上:“出口价从开始的1元多,下跌到七八角、然后继续滑落到四五角,最终维持在现在3角左右的价格水平。”
    紧随价格的降低,其利润也开始直线下滑,“行情好的时候利润率可达20%左右,价格下跌后,每吨红茶利润就只剩300—400元,小厂则只有100多元,而这些数字还是生产厂的,至于出口商,能够勉强将所有费用持平就已经不错了,根本谈不上利润,所以我们只好把红茶项目停下来,而这一停就是两年。”
    但王富平认为,红茶价格下跌并不是造成目前困境的主要原因,“像红茶这样的农产品,出口周期性非常明显,因为国外的经销商往往在一次进货时量很大,这些货需要时间消化。所以这边的生产厂也往往是行情兴旺时能赚到一些钱,然后拿这些钱维持连续两三年的不景气状况,有很多小厂在行情不看好的时候都停止了生产。”
    据称,作为重庆红茶基地的荣昌,目前已经有近60%的小厂处于停产状态。“只有荣发茶业公司等几家规模和实力较大的企业还在继续出口。”
    泡开后有异味
    倘若仅仅是市场的周期性变动导致行情下跌,则属于正常情况。从茶商和茶厂来说,只要能够渡过低谷阶段就又可以迎来新的高峰,但眼前的情况是,似乎高峰距离希望遥遥无期了。
   “造成这种状况的症结就是茶叶质量,可以说,重庆红茶现在在国际市场上是有名的‘歪茶’,其根源就是一些厂家的自杀行为。”
    王富平简单介绍了“歪茶”的由来:在市场放开之初的2001年,重庆红茶出口经历了历史高峰,出口量达到了1万多吨。“主要出口对象是独联体为主的东欧、阿富汗、巴基斯坦等中亚国家和伊朗、沙特等中东国家,这些国家的红茶消费量是相当巨大的,如果红茶质量有保障,重庆每年出口量都可以保证在1万吨左右。但是,由于一些小厂将劣质材料添加进去以次充好,所以在2001年之后,阿富汗、巴基斯坦等大市场再也不愿进重庆的红茶了。”
    据介绍,这些“歪茶”的制造方式主要是在茶叶发酵过程中加入非茶叶原料和大量色素,王富平以形象的表述方式介绍了这种“歪茶”的特征:“在茶叶泡开之后,可以闻到一大股臭味,这样的茶谁愿意喝?!”
    勾兑色素原料
    而更为严重的是,虽然荣昌政府等机构连续进行打假行动,依然无法根除这些现象。“生产‘歪茶’的都是些小型厂,打假的时候这些厂就停工,人一走又开始生产,使政府防不胜防。”这种现象,王富平分析后认为,“小厂本身没有出口的能力,而且产量通常都在几十吨左右,多数小厂都是将产品卖给大厂,由于价格较低,小厂又要赚钱,所以他们往往依照对方所出价格进行生产,为降低成本,色素等非茶原料也就被添加进去了。所以要杜绝这种‘歪茶’的出现,还是要靠所有的生产厂自觉抵制这种行为。”
    先天不足 农药残留超标
    对于重庆红茶出口市场的窘境,除了人为毁伤产品信誉之外,客观上也因先天不足受到了极大限制。
   “众所周知,国外对进口农产品农药残留物和重金属含量要求非常严格。而重庆乃至整个中国的农产品都因未能达到这些标准而失去了大片的市场。”
    以红茶为例,这种先天不足主要是在茶叶种植的过程中,处于松散状态的农户不便管理造成的。“一般能够达标的低残留农药价格都比较昂贵,相形之下,高残农药价格要低得多,而且效果也非常显著,所以种植茶树的农户多数会选择高残农药。而收购茶叶的生产厂,又无法对农户的这种行为进行管理,所以导致茶叶在种植的过程中就已经成为未达标产品了。”
    而正是这种普遍存在的困境,实际上给后来者留下了一定空间。“中国的茶叶始终是世界的名牌,只要能够摆脱现在的瓶颈,生产出一些高附加值产品,其市场前景还是相当看好的。现在有些厂家也已经认识到茶叶品质的重要性,但是迫于资金等各方面原因无法彻底转变,而这种真空实际上就为后来者留下了运作余地。”
    抢回市场 在设备工艺上下功夫
    王富平用了两个字表达他的感慨:可惜。他的意思是,目前国际市场前景非常良好的情况下,重庆红茶不应当出现这种局面。
    按照业内目前对市场的分析,重庆红茶出口的三大市场分别是中东、东亚和东欧,“如阿富汗、巴基斯坦、独联体、伊朗和非洲的肯尼亚等国对红茶需求量都相当大,但由于重庆红茶国际信誉的错失,使得目前的市场只剩下独联体和肯尼亚等国,从而直接导致了重庆红茶出口的困境。”
    但这种情况并非全然无法改变。王富平认为,要改变当前的窘境,必须首先在重庆红茶的形象上下功夫。“排在首位的自然还是品质,除了彻底杜绝劣质红茶的生产和外流之外,各茶厂也应当在设备和工艺上下功夫。事实上,只要能够将上面提到的三大块市场再抢回来,重庆的红茶出口完全可以进入良性循环的状态。”(记者 刘隽刚)
新闻评论
您的大名: (点击这里注册)

友情提醒:评论请限制在100字以内,有长篇大论欢迎到论坛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