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漳州] 枋洋茶,边缘化大突围
作者:杨伟群 卢水任 张碧辉 来自:闽南日报 时间:2004-07-21
夏天的蝉鸣还未响起,枋洋茶就已是热火朝天了。6月15日,枋洋镇举办了首届“联通杯”茶王赛,各地道中高手济济一堂,铁观音、本山、凤凰等茶争妍斗秀,好不激烈。
在这个猴年里,枋洋茶动作不断。继开春时种茶热的急剧升温,茶王赛又接踵着登台亮相。依伴着久负盛名的茶乡安溪、华安,枋洋茶的这番紧锣密鼓,显得有些不寻常了。辉煌的过去:“枋洋烟茶岩溪柑,坂里水电陈巷杉”
枋洋镇适宜茶叶生长。据《长泰县志》名产录记载,早在1300多年前,天竺岩僧人就开始种植和采制茶叶,销往海内外;元朝末期,安溪县大坪乡高姓子孙迁居边区青阳村陈岑自然村,带来了安溪县优良茶种铁观音、毛蟹等茗茶品种和先进制茶技术,枋洋茶受益匪浅,明清时入围朝廷贡品;解放以来,枋洋茶更上一层楼,茶园漫山遍野,茶场遍地开花。时传“枋洋烟茶岩溪柑,坂里水电陈巷杉,古农农场龙舌兰,武安甘蔗出高产”,枋洋茶之风光,可见一斑。
世事浮沉,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自上世纪80年代末,枋洋茶也如轮回般地日渐势微,毛蟹、黄旦等传统品种当家,而红心铁观音、凤凰等高效益品种未成大器;规模化、产业化不足的生产经营力不从心,传统型、粗放型的加工技术滞后,且缺乏品牌、流通队伍的支持,只能出售毛茶,徒叹别人吃肉我喝汤。望着邻近的安溪县、华安县靠茶叶吃得嘴角流油的日子,锦衣夜行的枋洋茶不免有些山河破碎之感了,被边缘化的危险让每个茶农都有种“狼来了”的惊觉。必然的选择: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再也不能这样活。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茶叶这个传统产业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突围边缘化,是枋洋茶重整旗鼓必须面对的问题。
近年来,长泰县把茶叶列为农业八大主导产业之一,刘文标书记、杨明元县长等县领导多次深入调研,对枋洋茶叶发展提出了精到的见解,并下派了县茶叶公司经理杨祖福为枋洋镇流通乡镇长助理,帮助茶农鼓与呼。
乘势而上,枋洋镇成立了茶叶产业项目工作组,制定了茶叶“一、十、百”示范工程,即以美宫村为“一个示范村”,以草洋、花坑等自然村为“十个示范组”,扶持种茶10亩以上“百个示范户”,为茶产业推波助澜。大帽寨自然村以茶为业,全村有40多户人家180多人,家家户户种茶、制茶,人均茶叶面积1.5亩以上,全组农民人均茶叶纯收入可达1500元以上。
同时,面对市场潮流,枋洋茶农也适时而变,尝到了茶叶致富的甜头。美宫村11组茶农林中金种植了铁观音、黄旦等茶7亩,运用喷灌技术,广施稻草、豆渣等有机肥,并购置空调机等设备加工。目前,他年可采制茶6季,其中2季是冬片茶,收获颇丰。去年,单铁观音茶产值就有4.5万元,利润2.8万元。目前,全村80%农户种茶,茶叶面积1600亩,年产量25万公斤,茶叶加工户120户,成为全县首屈一指的茶叶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到2003年底,枋洋镇有茶园6000多亩,茶叶加工户500多户,年产茶600多吨,产值2000多万元,占据了长泰县茶叶生产的大半边天。产业化的进发: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在这个消费者奉行精品主义的年代,以质取胜者永远有饭吃。因此,开了个好局的枋洋茶要吐绿展叶,茶叶产业化经营是一道必跨的槛。
今年来,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农村税改的深入开展,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都给枋洋茶的发展春风化雨。长泰县委、县政府抓住机遇,按照“高水平、大规模、专业化、外向型”的要求,推进茶叶产业化进程。县供销、农业、科协等部门齐心协力,频进茶村,传授幼龄茶树管理、无公害绿色茶生产等技术,播洒着茶叶产业的希望。
培育山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新一届的镇党委、政府决定把茶叶发展做为2004年度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带领40名茶农赴华安仙都、安溪茶都取经;组织种茶、流通等大户72人,成立长泰县首家茶叶协会;同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茶叶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目标任务,把完成茶叶种植、扶持茶叶加工任务情况纳入村级年终考核内容,并作为评先评优的主要依据,制定了帮助协调有关金融部门优先解决贷款并给予贴息50%、注册茶叶商标的正常费用镇政府补助50%等优惠政策,全镇掀起了发展优质茶的热潮。赤岭村6组村民黄学军原在华安仙都镇经商,得知了家乡事后,回乡务农,承包了100亩农田种茶。在镇里的践诺服务下,他得到了县信用社支持的5万元贴息贷款,及时地种上了红心铁观音幼苗。目前,新茶长势喜人。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今年首季来,全镇新种铁观音茶2000多亩,新增注册“美宫”、“鼓鸣山”等茶叶商标3个,新增茶叶精加工点15个,规模种植铁观音茶5亩以上的茶农有40多户面积达1000多亩,新添置了速包机、平碾机等制茶设备共200多台。复兴的憧憬:总有日出云开的时候
有所为,便有所得。枋洋茶一改疲软状态,谱写了这个春天故事里的一段传奇。据了解,今年全镇春茶品质提高,价格上扬,单普通茶的价格就从去年每公斤8元猛升到14—20元,茶农增收了150多万元。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在近有安溪茶、远有华安茶两大高手的夹击下,睡榻旁岂容他人酣睡,枋洋茶要浴火重生并扬名立万,显然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笔者以为,在茶叶市场群芳争妍,茶叶产业化呼声高涨的形势下,要迎头赶上一个遥遥领先的领跑者,并非易事,但也并非不可能。关键是要找到自己合适的支点,四两拨千斤,才能在这个巨人跳舞的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特别是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努力,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实行标准化生产管理,建立无公害茶叶、有机茶叶生产基地,从源头上提高茶青品质;引进现代化机械设备,提高茶叶加工制作水平;健全流通网络,拓展市场终端,脚踏实地地做好销售渠道拉动这篇文章;打造特色文化,凸显枋洋茶品牌,提炼可资广为流行和具有明显差异化的品牌文化内涵和形象。如此,应该不愁枋洋茶没有振兴之日。
在这个猴年里,枋洋茶动作不断。继开春时种茶热的急剧升温,茶王赛又接踵着登台亮相。依伴着久负盛名的茶乡安溪、华安,枋洋茶的这番紧锣密鼓,显得有些不寻常了。辉煌的过去:“枋洋烟茶岩溪柑,坂里水电陈巷杉”
枋洋镇适宜茶叶生长。据《长泰县志》名产录记载,早在1300多年前,天竺岩僧人就开始种植和采制茶叶,销往海内外;元朝末期,安溪县大坪乡高姓子孙迁居边区青阳村陈岑自然村,带来了安溪县优良茶种铁观音、毛蟹等茗茶品种和先进制茶技术,枋洋茶受益匪浅,明清时入围朝廷贡品;解放以来,枋洋茶更上一层楼,茶园漫山遍野,茶场遍地开花。时传“枋洋烟茶岩溪柑,坂里水电陈巷杉,古农农场龙舌兰,武安甘蔗出高产”,枋洋茶之风光,可见一斑。
世事浮沉,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自上世纪80年代末,枋洋茶也如轮回般地日渐势微,毛蟹、黄旦等传统品种当家,而红心铁观音、凤凰等高效益品种未成大器;规模化、产业化不足的生产经营力不从心,传统型、粗放型的加工技术滞后,且缺乏品牌、流通队伍的支持,只能出售毛茶,徒叹别人吃肉我喝汤。望着邻近的安溪县、华安县靠茶叶吃得嘴角流油的日子,锦衣夜行的枋洋茶不免有些山河破碎之感了,被边缘化的危险让每个茶农都有种“狼来了”的惊觉。必然的选择:待从头,收拾旧山河
再也不能这样活。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茶叶这个传统产业面临了新的挑战和新的机遇。突围边缘化,是枋洋茶重整旗鼓必须面对的问题。
近年来,长泰县把茶叶列为农业八大主导产业之一,刘文标书记、杨明元县长等县领导多次深入调研,对枋洋茶叶发展提出了精到的见解,并下派了县茶叶公司经理杨祖福为枋洋镇流通乡镇长助理,帮助茶农鼓与呼。
乘势而上,枋洋镇成立了茶叶产业项目工作组,制定了茶叶“一、十、百”示范工程,即以美宫村为“一个示范村”,以草洋、花坑等自然村为“十个示范组”,扶持种茶10亩以上“百个示范户”,为茶产业推波助澜。大帽寨自然村以茶为业,全村有40多户人家180多人,家家户户种茶、制茶,人均茶叶面积1.5亩以上,全组农民人均茶叶纯收入可达1500元以上。
同时,面对市场潮流,枋洋茶农也适时而变,尝到了茶叶致富的甜头。美宫村11组茶农林中金种植了铁观音、黄旦等茶7亩,运用喷灌技术,广施稻草、豆渣等有机肥,并购置空调机等设备加工。目前,他年可采制茶6季,其中2季是冬片茶,收获颇丰。去年,单铁观音茶产值就有4.5万元,利润2.8万元。目前,全村80%农户种茶,茶叶面积1600亩,年产量25万公斤,茶叶加工户120户,成为全县首屈一指的茶叶村。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到2003年底,枋洋镇有茶园6000多亩,茶叶加工户500多户,年产茶600多吨,产值2000多万元,占据了长泰县茶叶生产的大半边天。产业化的进发: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在这个消费者奉行精品主义的年代,以质取胜者永远有饭吃。因此,开了个好局的枋洋茶要吐绿展叶,茶叶产业化经营是一道必跨的槛。
今年来,中央一号文件的出台,农村税改的深入开展,海峡西岸经济区的建设,都给枋洋茶的发展春风化雨。长泰县委、县政府抓住机遇,按照“高水平、大规模、专业化、外向型”的要求,推进茶叶产业化进程。县供销、农业、科协等部门齐心协力,频进茶村,传授幼龄茶树管理、无公害绿色茶生产等技术,播洒着茶叶产业的希望。
培育山区新的经济增长点,新一届的镇党委、政府决定把茶叶发展做为2004年度为民办实事的一项重要内容,并带领40名茶农赴华安仙都、安溪茶都取经;组织种茶、流通等大户72人,成立长泰县首家茶叶协会;同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茶叶发展的若干意见》,明确了目标任务,把完成茶叶种植、扶持茶叶加工任务情况纳入村级年终考核内容,并作为评先评优的主要依据,制定了帮助协调有关金融部门优先解决贷款并给予贴息50%、注册茶叶商标的正常费用镇政府补助50%等优惠政策,全镇掀起了发展优质茶的热潮。赤岭村6组村民黄学军原在华安仙都镇经商,得知了家乡事后,回乡务农,承包了100亩农田种茶。在镇里的践诺服务下,他得到了县信用社支持的5万元贴息贷款,及时地种上了红心铁观音幼苗。目前,新茶长势喜人。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今年首季来,全镇新种铁观音茶2000多亩,新增注册“美宫”、“鼓鸣山”等茶叶商标3个,新增茶叶精加工点15个,规模种植铁观音茶5亩以上的茶农有40多户面积达1000多亩,新添置了速包机、平碾机等制茶设备共200多台。复兴的憧憬:总有日出云开的时候
有所为,便有所得。枋洋茶一改疲软状态,谱写了这个春天故事里的一段传奇。据了解,今年全镇春茶品质提高,价格上扬,单普通茶的价格就从去年每公斤8元猛升到14—20元,茶农增收了150多万元。
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在近有安溪茶、远有华安茶两大高手的夹击下,睡榻旁岂容他人酣睡,枋洋茶要浴火重生并扬名立万,显然还有许多事情要做。
笔者以为,在茶叶市场群芳争妍,茶叶产业化呼声高涨的形势下,要迎头赶上一个遥遥领先的领跑者,并非易事,但也并非不可能。关键是要找到自己合适的支点,四两拨千斤,才能在这个巨人跳舞的市场上占据一席之地。特别是要从可持续发展的方向努力,树立绿色营销观念,实行标准化生产管理,建立无公害茶叶、有机茶叶生产基地,从源头上提高茶青品质;引进现代化机械设备,提高茶叶加工制作水平;健全流通网络,拓展市场终端,脚踏实地地做好销售渠道拉动这篇文章;打造特色文化,凸显枋洋茶品牌,提炼可资广为流行和具有明显差异化的品牌文化内涵和形象。如此,应该不愁枋洋茶没有振兴之日。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