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经济增长可能放慢脚步
下半年油价可能回落
关键要看以下几个关键因素能否消除:一是OPEC成员国能否达成一致意见提高日产;二是美国战略储备库存补足情况是否乐观;三是主要原油生产国,特别是中东的政局能否稳定,伊拉克能否较顺利的恢复原油供应;四是美国弱势美元政策能否松动;五是国际原油贸易不再单独以美元计价,增加欧元计价,削弱美元汇率波动对
油价的影响力度。
OPEC此前减产措施和面对高油价的冷淡态度,是近期油价不断走高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国际原油市场的投机气氛是否趋淡,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沙特及其他OPEC成员国。若欧佩克6月3日在贝鲁特举行的例会能达成一致意见,即日增产150万桶,则为油价下调提供了空间。
据国际能源机构估计,当前全球所有闲置石油产能约为日250万桶,几乎集中于海湾地区。若国际恐怖分子破坏伊拉克输油管道的企图再度得逞,沙特也出现类似情况,国际原油价格则易涨难跌。
上述几个关键因素如果在短期内得不到消除,国际原油持续在高位徘徊的可能性极大。国际投资大师罗杰斯认为,在储备增加有限而需求日趋强劲的背景下,油价上涨将不可避免。由于石油价格变化与经济增长高度相关,是形成油价上升的重要基础因素之一,因此,原油价格的调整只能通过市场机制自身的规律来调节。即由持续的
高价水平来压制市场的需求,减缓全球经济复苏的步伐,最终带动原油价格的下调。
若以美国为首的国家经济复苏步伐出现较大幅度的减缓,那么弱势美元的格局难以在短期内被扭转,将再次为国际原油价格保持较高水平提供条件。此前,沙特石油部长认为,WTI油价介于30-34美元/桶反映出目前投资和管理油田的成本。
因此,我们估计,世界原油价格在2004年难以回到均价30美元/桶之下,在30-35间波动的可能性较大。
石油危机不会再度降临
历史经验告诉我们,石油危机的出现要有两个条件:一是主要工业国家未能提前启动石油储备;二是战争拖延时间过久。目前情况是,主要工业国家均在回补战略库存,若战略库存回补良好,则国际资本将失去做多动力;同时目前并无战争威胁。可见,目前不具备发生石油危机的两个基本条件。此外,其他因素的变化也降低了石油
危机爆发的概率。
世界经济对石油的依赖程度在降低
当前主要工业国家的经济结构已逐渐从能源密集型转向信息产业、服务业等知识密集型,对石油的依赖度明显下降,每单位产值所耗石油比20多年前减少了一半,美国石油工业产值占GDP的比重已从上世纪80年代初的8%降到了目前的1.5
%。
OPEC对市场的垄断力量在削弱OPEC占世界石油产量的份额已从1973年的55.5%降低到目前的1/3强。上世纪70年代OPEC之所以哄抬油价是
因为当时其在世界石油市场上的供应份额是80%,而1994年之后这个数字已降为51%,现在的比例更小,只有40%。
石油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在降低
如天然气在能源消费中的比重逐年增加,1999年升到23%,超过煤炭的比重,到2020年预计将占38%,届时与石油的比重相差无几。核能、太阳能、地热等替代能源的广泛建设和使用,也减少了对石油的过分依赖。10多年来,全球石油蕴藏量一直超过1万亿桶,开采和生产成本也在降低,延长了开采寿命,石油枯竭或短缺的威胁在减缓或消退。
石油危机对主要经济国家的影响力在降低
历次的石油危机促进了美、德及日本等国大量战略性石油储备的建立,各国日益增强了对石油危机的应付能力。1980年两伊战争使美国国内生产总值的8%用在石油上,石油冲击导致了严重经济衰退。1999年油价上扬幅度与1980年基本相同,但美国将石油开支减少到仅占国内生产总值的3%。
全球经济复苏减速
人们普遍担心,油价持续高企将蚕食正在复苏的世界经济,引致世界经济减速,通缩再次降临。历次经验表明:油价每次下降后,均明显促进世界经济增长,而每次上涨必然造成通货膨胀,而通胀无疑将导致各国央行提高利率,利率提高结果是削弱投资和消费信心,提高生产成本,影响全球经济增长。
过去一年油价每桶已上涨10美元。根据经验计算,这将导致发达国家通膨增加0.5个百分点,GDP增长减少0.25个百分点。生产企业的成本也将上升,利润下降。如,石油和天然气价格每上涨1美元,杜邦公司每年税前成本将增加1.35亿美元,原油价格每上涨10美元/桶,就相当于对美国消费者多征收700亿美元的税。上月美国生产物价指数大幅上升可能就是高油价带来的先兆。
当前,国际油价对美国经济的不利影响已越来越明显,物价快速上升,短期利率上升的压力明显加大。国际原油价格持续高企可能迫使美联储提前采取紧缩货币政策行动,美国经济增长减缓,从而拖累周边乃至全球经济。
目前,欧元区12国所需石油70%以上依赖进口,油价高低对其经济影响非常直接。若油价持续在高位徘徊,欧元区通胀将进一步走高,经济复苏无望,使欧元区调低利率刺激经济增长的愿望落空。
日本经济也将遭打击。油价若在年底前保持40美元/桶,则日本企业平均收入将下降2.5%,使日本BBP降低0.3%。
目前,亚洲东部国家的石油需求增幅约占全球石油需求增幅的80%,亚洲2004年能源需求增长8%-10%,而亚洲主要产油国的产量没有增长,反而扩大了亚洲各国对中东进口石油的依存度。
今年1-4月,中国原油进口依存度较2003年已上升了5.5个百分点,达到41.5%。中国对石油资源依赖性的增强决定了中国难以躲避这轮国际原油价格上涨的冲击。据测算,原油价格涨到40美元/桶时,GDP会减低1个百分点。国内石油加工企业的生产成本将因此抬高,若国际原油价格平均每桶上涨1美元,中石化的炼油厂一年就将多支付成本66亿美元。短期看,原油价格的上涨会带动相关商品价格的上涨,这对当前我国控制通货膨胀,抑制物价上涨会带来不利影响。长期来看,必然引起上下游行业的波动。因此,适当的国际原油价格对经济增长的支持作用不言而喻。
数据显示,2004年1-4月原油出口量缩与价增并存,而进口量与单价齐涨
,表观需求呈大幅上升态势,进口依存度大幅扩大到41.5%。今年1-4月,我国原油进口量较上年同期增长33.3%至4014万吨,即每天进口245万桶,而出口量下降39.5%至183万桶。1-4月,我国石油表观消费量增长较同期增长14.87%,(2003年的增长率为10%),产量只增长0.52%,进
口同比增长33.3%,进口依存度继续扩大到41.5%。若按年初1-4月份的实际消费水平来估算,则全年我国原油表观消费量将达28983.6万吨,进口量将超过12000万吨,进口量将同比增长32.14%,进口依存度将大幅提高。
根据中国石油和化工业协会等权威机构预计,未来我国油气能源将以5.6%的增长速度增长,以此计算,到2020年,我国原油进口依存度将从2003年的36%升至54%。但按目前速度发展下去,要不了几年我国原油进口依存度就将达到2020的预测水平54%。
我们认为,高企的油价不会导致上世纪70年代曾经出现的滞胀,但可能引发全球经济增长放缓,经济复苏夭折,并再次陷入通缩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