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业呼唤信息化
作者:未知 来自:未知 时间:2004-06-23
目前,我国茶叶这一传统产品,明显脱节于飞速发展的互联网时代。打开网上有关茶叶的网站,除了摆放着少数茶叶产品的图片、简单的文字介绍以外,可获取的信息甚少。全国范围内的茶叶生产、加工、销售的信息仍然主要依靠分销商和报刊信息,这在21世纪这样的信息社会,显得跟不时代。我国茶叶年总产值达百亿元,但在茶叶电子商务领域却几近空白。因此,发展茶叶产业信息化成为业者普遍关注的问题。
茶业信息工作存在较多问题
据统计,我国开展茶业信息工作的单位约有25个左右,传播媒体共21个,其中刊物15个,内部资料6个。但是,大多数信息机构存在着问题,如人数少,只有二三人;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缺少新生力量;设备陈旧,手段落后,技术缺乏;投入少,产业低,经济效益差。
业内专家指出,茶业信息化落后时代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思想认识不够。在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在茶业界,特别是某些管理部门、一些企业的决策者还未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或不够重视,有意或无意地仍在采用计划经济时期那种封闭式的经营方式。第二,没有专门从事信息收集、分析、加工、传播的机构。目前,我国从事茶叶研究的机构有20多个,设有茶叶系或专业的大专院校10余所,以及部分茶叶学会、茶叶公司、茶叶试验站等都分别设有从事茶叶图书、资料收集整理以及刊物编辑出版的部门,但几乎都未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开展信息的社会化服务工作。一些茶企或机构甚至连计算机等设备都没有,茶交易还停留在“供销社时代”。第三,信息质量不高。目前,我国茶业一般仍是利用传统的方法,通过报告、会议等形式传播各种茶业信息。在这些信息中,实用性强、见效快、效益好的信息在目前的运行机制下难以采集、传递,导致这类信息严重缺乏,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第四,信息人才奇缺,投入低。据统计,目前我国从事茶业信息工作的人数近100人,但具有信息专业的学位却很少,专业人才的奇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茶业信息化的发展。
茶企开始重视信息化
据新华社报道,在近日落幕的第二届广州国际茶文化节上,广州百年老字号“生茂泰”透露,该公司已着手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整合资源,加快电子网络化进程。作为主办地的广州南方茶叶市场,也宣布联袂场内1000多家商铺,近期拿出一套整体电子商务方案。
“生藏泰”茶叶公司负责人喻自觉认为,目前,我国市场与电子商务相配套的很多条件还未完善,在茶叶市场上更显突出,因此茶业要更快地走向电子商务,三方面工作缺一不可;一是打好信息化管理基础,做好技术准备;二是大力推广品牌,建立一定的消费信用;三是形成快速通畅的物流通道。
“生茂泰”所属的广州宝生园公司已作出计划,初步投入500万元形成信息化管理系统,力争在2002年全部完成资源整合,向电子商务的总体方向发展。
茶叶专家认为,茶叶的交易具有种类多、规格繁杂、交易时间性强、批量大的特点,这些特点本来十分有利于电子商务进行产品甄另和集合竞价,然而由于全国各地市场分散、规模偏小、区域性突出,使得各地茶叶中心无法利用电子商务真正完成由一个商场的组织者、管理者向一个市场经营者、商务服务提供者的职能转变。像南方市场这种大规模的集信息流、物资流于一个平台的市场的建立,为电子商务进入茶业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茶企结网增强竞争力
中国茶业协作网的副经理肖勇认为,目前我国的茶叶现状不容乐观。首先,千家万户闯市场,质量不稳定,产品合格率低,同时品牌太多,缺乏有实力的知名品牌,在国际品牌进入后将无法与之抗衡。在国际市场,我们的产品以初加工产品为主,且深加工产品不多,几乎没有高附加值产品。其次,市场导向功能未能有效发挥。由于目前国有企业受体制的约束,企业存在扩张的阻力和重组的障碍,产、供、销三个环节脱节。同时,由于茶叶自身的特征、使得国内外市场的信息不能及时充分有效地反馈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再次,茶业没有真正的龙头企业。中国茶业的经营主体存在数量多、规模小、竞争力弱的特点,这种状况导致各经营主体无法对企业本身和行业的未来发展作出正确的预测和长远的规划,无力投资科研开发,更谈不上用科学技术加强自身的发展。
肖经理认为,我国已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对中国茶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就前者而言,它要求所有的成员在全球范围内竞争,这可促进国内企业引进西方管理理念及方法,有助于中国茶业企业全面提高茶业管理水平,同时改善市场环境,增加市场份额,加大茶叶科研、生产、销售等方面力度,从而进一步促使企业提高竞争力。而后者,一方面则指中国茶业必须从传统的实物过渡到电子商务模式,这是WTO其他成员国早就采用的,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人微言轻茶叶企业,首选要在思想上改变观念,尤其是传统的经营观念,然后在行动上,可从传统的业务中分离出一个单独的业务部门,这个部门负责一步步将传统的业务转移到互联网上,逐步开展电子商务。另一方面,入世后洋茶有雄厚的资本、先进的管理技术及高科技人才等。
肖经理认为,加快茶业网络的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实物大流通,已刻不容缓。中国茶业协作网(即中茶网),提出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同时进行产业化经营,综合开发利用茶叶资源,并且开发国内、国外两大市场,创造世界品牌,还要形成科研、教学、文化、信息与茶叶经济一体化,实现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优势的战略思想。中茶网于1999年初正式启动,成为中国茶业领域第一个专业性茶业网络。发展至今,中茶网得到国内外广大茶企的热烈响应,湖南、浙江、云南、广西、安徽等产茶大省(市)纷纷在www.teanet.com.cn上争抢以拥有一席之地,东北三省、广东、深圳等广大销区也开始关注中茶网,并已建立了相应的地方办事处,并在当地开始显示出其举足轻重的。究其原因,中茶网能深刻了解市场动向,分析会员的需求,为会员企业度身裁衣,提供最佳的服务。另一方面,也是中茶网特别的地方,它把市场分为有形市场和网上市场,有形市场指以北京中茶网配送中心为中心,包括中茶网在全国各地的地方中茶网配送中心、地方办事处、连锁店、连锁会员店,进行实物销售。网上市场主要是现在所说的“电子商务”。目前,中茶网已开通欧美、俄罗斯两个对外窗口,同时在网上开展对全国茶企招商产品代理等业务及茶企管理软件的开发,并正在同有关权威单位合作加紧建立中国茶叶的国际标准等,这些基本上能满足茶业领域的各种不同需求。
肖经理还向记者介绍,最近一年来,中茶网为了能使中国茶叶进入俄罗斯市场做了大量的工作。去年年初,专门派出考察小组,对俄罗斯茶叶市场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在当年夏季的茶业高峰论坛会上,向参会的会员企业公布了考察成果。此后,中茶网还组织了会员企业考察小组对俄罗斯市场做了更详细的考察。为了能够帮助中国茶企开拓俄罗斯市场,中茶网专门在俄罗斯成立一家公司和茶叶配送中心,专门负责茶叶的进口和销售等。中茶网目前已与俄罗斯主要的600多个茶叶经销商建立了贸易联系,中茶网通过电子邮件、传真等,每周向各茶叶经销商发布中国茶叶供货信息。前不久,中茶网组织了第一批茶叶,近50吨,顺利进入俄罗斯市场。
面对茶业贸易的全球化日趋明显,有外贸资格的茶企也将增加,息样利用这个机遇,把握我国茶业共同的利益,肖勇建议建立茶业网络全球化,包括销售网络和信息网络,建立自己的对外窗口和交易平台。目前,网上有名的茶企实在寥寥无几,如占国内袋装花茶三分之一市场的猴王牌茉莉花茶,在因特网上不见其域名,还有许多类似的情况。茶业能否堪受入世冲击,令人担心。因此,对大多数茶企而言,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茶叶市场,不如结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自己的竞争力。
茶业信息工作存在较多问题
据统计,我国开展茶业信息工作的单位约有25个左右,传播媒体共21个,其中刊物15个,内部资料6个。但是,大多数信息机构存在着问题,如人数少,只有二三人;人员专业结构不合理,缺少新生力量;设备陈旧,手段落后,技术缺乏;投入少,产业低,经济效益差。
业内专家指出,茶业信息化落后时代原因主要有四个方面。第一,思想认识不够。在信息化程度不断提高的今天,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条件下,信息在经济建设中的作用越来越大。但在茶业界,特别是某些管理部门、一些企业的决策者还未充分认识到这一点或不够重视,有意或无意地仍在采用计划经济时期那种封闭式的经营方式。第二,没有专门从事信息收集、分析、加工、传播的机构。目前,我国从事茶叶研究的机构有20多个,设有茶叶系或专业的大专院校10余所,以及部分茶叶学会、茶叶公司、茶叶试验站等都分别设有从事茶叶图书、资料收集整理以及刊物编辑出版的部门,但几乎都未充分利用现有的信息资源开展信息的社会化服务工作。一些茶企或机构甚至连计算机等设备都没有,茶交易还停留在“供销社时代”。第三,信息质量不高。目前,我国茶业一般仍是利用传统的方法,通过报告、会议等形式传播各种茶业信息。在这些信息中,实用性强、见效快、效益好的信息在目前的运行机制下难以采集、传递,导致这类信息严重缺乏,满足不了社会的需求。第四,信息人才奇缺,投入低。据统计,目前我国从事茶业信息工作的人数近100人,但具有信息专业的学位却很少,专业人才的奇缺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茶业信息化的发展。
茶企开始重视信息化
据新华社报道,在近日落幕的第二届广州国际茶文化节上,广州百年老字号“生茂泰”透露,该公司已着手开展信息化管理工作,整合资源,加快电子网络化进程。作为主办地的广州南方茶叶市场,也宣布联袂场内1000多家商铺,近期拿出一套整体电子商务方案。
“生藏泰”茶叶公司负责人喻自觉认为,目前,我国市场与电子商务相配套的很多条件还未完善,在茶叶市场上更显突出,因此茶业要更快地走向电子商务,三方面工作缺一不可;一是打好信息化管理基础,做好技术准备;二是大力推广品牌,建立一定的消费信用;三是形成快速通畅的物流通道。
“生茂泰”所属的广州宝生园公司已作出计划,初步投入500万元形成信息化管理系统,力争在2002年全部完成资源整合,向电子商务的总体方向发展。
茶叶专家认为,茶叶的交易具有种类多、规格繁杂、交易时间性强、批量大的特点,这些特点本来十分有利于电子商务进行产品甄另和集合竞价,然而由于全国各地市场分散、规模偏小、区域性突出,使得各地茶叶中心无法利用电子商务真正完成由一个商场的组织者、管理者向一个市场经营者、商务服务提供者的职能转变。像南方市场这种大规模的集信息流、物资流于一个平台的市场的建立,为电子商务进入茶业提供了必要的条件。
茶企结网增强竞争力
中国茶业协作网的副经理肖勇认为,目前我国的茶叶现状不容乐观。首先,千家万户闯市场,质量不稳定,产品合格率低,同时品牌太多,缺乏有实力的知名品牌,在国际品牌进入后将无法与之抗衡。在国际市场,我们的产品以初加工产品为主,且深加工产品不多,几乎没有高附加值产品。其次,市场导向功能未能有效发挥。由于目前国有企业受体制的约束,企业存在扩张的阻力和重组的障碍,产、供、销三个环节脱节。同时,由于茶叶自身的特征、使得国内外市场的信息不能及时充分有效地反馈到生产经营的各个环节。再次,茶业没有真正的龙头企业。中国茶业的经营主体存在数量多、规模小、竞争力弱的特点,这种状况导致各经营主体无法对企业本身和行业的未来发展作出正确的预测和长远的规划,无力投资科研开发,更谈不上用科学技术加强自身的发展。
肖经理认为,我国已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这对中国茶业来说既是机遇,又是挑战,就前者而言,它要求所有的成员在全球范围内竞争,这可促进国内企业引进西方管理理念及方法,有助于中国茶业企业全面提高茶业管理水平,同时改善市场环境,增加市场份额,加大茶叶科研、生产、销售等方面力度,从而进一步促使企业提高竞争力。而后者,一方面则指中国茶业必须从传统的实物过渡到电子商务模式,这是WTO其他成员国早就采用的,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人微言轻茶叶企业,首选要在思想上改变观念,尤其是传统的经营观念,然后在行动上,可从传统的业务中分离出一个单独的业务部门,这个部门负责一步步将传统的业务转移到互联网上,逐步开展电子商务。另一方面,入世后洋茶有雄厚的资本、先进的管理技术及高科技人才等。
肖经理认为,加快茶业网络的建设,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实物大流通,已刻不容缓。中国茶业协作网(即中茶网),提出培育行业龙头企业同时进行产业化经营,综合开发利用茶叶资源,并且开发国内、国外两大市场,创造世界品牌,还要形成科研、教学、文化、信息与茶叶经济一体化,实现相互促进和共同发展的优势的战略思想。中茶网于1999年初正式启动,成为中国茶业领域第一个专业性茶业网络。发展至今,中茶网得到国内外广大茶企的热烈响应,湖南、浙江、云南、广西、安徽等产茶大省(市)纷纷在www.teanet.com.cn上争抢以拥有一席之地,东北三省、广东、深圳等广大销区也开始关注中茶网,并已建立了相应的地方办事处,并在当地开始显示出其举足轻重的。究其原因,中茶网能深刻了解市场动向,分析会员的需求,为会员企业度身裁衣,提供最佳的服务。另一方面,也是中茶网特别的地方,它把市场分为有形市场和网上市场,有形市场指以北京中茶网配送中心为中心,包括中茶网在全国各地的地方中茶网配送中心、地方办事处、连锁店、连锁会员店,进行实物销售。网上市场主要是现在所说的“电子商务”。目前,中茶网已开通欧美、俄罗斯两个对外窗口,同时在网上开展对全国茶企招商产品代理等业务及茶企管理软件的开发,并正在同有关权威单位合作加紧建立中国茶叶的国际标准等,这些基本上能满足茶业领域的各种不同需求。
肖经理还向记者介绍,最近一年来,中茶网为了能使中国茶叶进入俄罗斯市场做了大量的工作。去年年初,专门派出考察小组,对俄罗斯茶叶市场进行了详细的调研。在当年夏季的茶业高峰论坛会上,向参会的会员企业公布了考察成果。此后,中茶网还组织了会员企业考察小组对俄罗斯市场做了更详细的考察。为了能够帮助中国茶企开拓俄罗斯市场,中茶网专门在俄罗斯成立一家公司和茶叶配送中心,专门负责茶叶的进口和销售等。中茶网目前已与俄罗斯主要的600多个茶叶经销商建立了贸易联系,中茶网通过电子邮件、传真等,每周向各茶叶经销商发布中国茶叶供货信息。前不久,中茶网组织了第一批茶叶,近50吨,顺利进入俄罗斯市场。
面对茶业贸易的全球化日趋明显,有外贸资格的茶企也将增加,息样利用这个机遇,把握我国茶业共同的利益,肖勇建议建立茶业网络全球化,包括销售网络和信息网络,建立自己的对外窗口和交易平台。目前,网上有名的茶企实在寥寥无几,如占国内袋装花茶三分之一市场的猴王牌茉莉花茶,在因特网上不见其域名,还有许多类似的情况。茶业能否堪受入世冲击,令人担心。因此,对大多数茶企而言,面对竞争日趋激烈的茶叶市场,不如结网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加强自己的竞争力。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