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打造中国茶叶大市

作者:未知 来自:未知 时间:2004-06-22
分享到:

                                  ——“茶叶之乡”嵊州市茶叶产业发展纪略 

    嵊州,国家农业部命名的“中国茶叶之乡”;
    嵊州,中国“龙井茶”原产保护地域之一;
    嵊州,全国园艺产品(茶叶)出口示范区;
    嵊州,全国最大绿茶加工、出口集散中心;
    嵊州,全国最大的名茶产地。
    南方有嘉木,嵊州出好茶。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欣欣向荣的茶叶产业,哺育了嵊州这个“中国茶叶之乡”。
    “越人遗我剡溪茗,采得金芽爨金鼎,
    素瓷雪色飘沫香,何似诸仙琼蕊浆。”
    ——这首诗是唐代名僧皎然在饮茶时对嵊州(嵊州旧时称剡县)茶叶优良品质的高度评价。从这首诗中我们可以看出,嵊州的茶叶在唐代就有相当高的知名度,难怪宋人曾有“剡茶声,唐已著”之说。
    嵊州市地处浙东沿海、气候温暖,常年平均气温在16.4摄氏度以上,年平均降雨量为1300毫米,这样的气候十分适宜于茶树生长。再加上嵊州四面环山,土壤肥沃,山区常年云雾缭绕,众多的丘陵山地为茶树的生长创造了一个良好的环境,蕴育了嵊州优质的茶叶。
    嵊州的茶叶具有悠久的历史。早在汉代,嵊州就有种植、采制、饮用茶叶的习俗;至晋代,捣制茶饼,常年煎饮茶叶已非常流行;唐代,嵊州已成为浙东著名的产茶大县,而在元、明、清各个朝代,嵊州茶叶成为盛名于世的名茶,作为朝廷贡品。
    自古以来,嵊州的茶叶以香气馥郁、滋味醇厚、经久耐泡而著名。18世纪初,嵊州的珠茶(当时称圆茶)出口英国,不亚珠玉,被誉为“绿色的珍珠”。1984年8月,在西班牙马德里第23届世界优质食品评选大会上,以嵊州茶叶为主要原料生产的天坛牌3505特级珠茶获得了金质奖,这是中国食品第一次获得世界金奖。
    经过一代代先辈的开发与积累,成就了嵊州茶叶今天的辉煌,嵊州已一跃成为全国最大的产茶基地之一。嵊州市现有茶园总面积16万亩,连片1000亩以上的基地25个,连片5000亩以上的基地3个,近几年发展的高标准无性系良种茶园达4万多亩,从事茶叶生产的农户8.2万户,占全市农户的35.7%。2002年,嵊州市茶叶总产量达20000吨,总产值3.7亿元,占全市农业总产值的19.02%。其中名优茶产量3850吨,产值在2.8亿元以上,实现了茶叶生产量、绿茶出口量、出口总值等几项全国第一。
    优异的茶树生长环境、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和迅猛发展的茶叶产业,哺育了嵊州这个“茶叶之乡”。1996年,嵊州市被正式命名为“中国茶叶之乡”,2001年,嵊州市获得龙井茶原产地域保护,这两项荣誉的获得,促使了嵊州茶叶进一步朝着高品质绿色食品的方向发展。时至今日,嵊州茶叶无论在产量、质量上还是在加工、品牌、市场方面,都拥有众多的优势。
    政府的政策扶持,茶农积极性高涨,品种改良步伐的加快,嵊州茶叶这致富一方百姓的产业快速发展。
自建国以来,嵊州市委市府一直把茶叶当作全市的一项主要经济特产,帮助山区农民致富的一大产业来看待。历届政府都对茶叶生产高度重视,并积极利用嵊州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大力发展茶叶生产。
    近几年来,嵊州市政府一直以提高茶叶生产效益为目的,大力扶持名茶基地的建设,改良茶叶品种,发展名优茶生产,促使这致富一方的产业快速发展。
    从改变传统茶叶品质、提升茶叶的效益着手,嵊州市从2001年出台政策规定每亩良种茶基地补贴100元,有机茶基地补贴200元,无公害茶基地补贴40元,仅二年市财政就兑现补助资金600多万元,鼓励茶农大力发展无性系良种茶。目前,通过统一规划、连片开发新茶园,加快改造老茶园等措施,嵊州市在短短几年时间里,建成了大量高标准无性系良种茶基地,全市无性系良种茶面积迅速增加到4万多亩。
    嵊州市崇仁镇应桂岩名茶基地就是政府扶持而发展起来的一个名茶基地。1983年,崇仁镇应桂岩村在有关部门的引导下,引进了7.8亩茶树新品种,到1992年,良种茶种植面积达到了250亩。1993年后,市政府为了加快推广无性系良种茶,专门派出茶叶专业工作组,深入应桂岩村蹲点指导茶农连片种植无性系良种茶。经过几年的扶持发展,良种茶基地从小小的7.8亩迅速扩展到5000亩,覆盖茶农3023户,名茶产量每年达500吨,产值2700万元。采摘茶园每年每亩的茶叶产值一般都在1万元左右,其中应桂岩村的560亩省级现代茶叶园区,每年每亩茶园生产的名优茶可达200公斤,亩值超过1.2万元,最高的茶农每亩收入可达2万元,该村村民每年光茶叶一项户均收入就达到1.3万元。通过种植良种茶、生产名优茶,应桂岩这个昔日的穷山村逐步摆脱了贫困,步入了小康。
    在应桂岩名茶基地的示范辐射作用下,无性系良种茶在全市得到广泛推广。现在,嵊州每年生产名优茶3850多吨,广销全国各地,在国内茶叶市场占得一席之地,享有盛名。
    众多茶叶加工企业成为茶叶产业发展的龙头,在龙头企业的带领下,嵊州茶叶走上了产业化发展之路。
    要使千家万户生产的茶叶走向市场,要使茶农获得更大的效益,这离不开茶叶加工企业所起的作用。嵊州市政府早就看到这一点,因此,在茶叶产业发展的同时,多管齐下、多方面培育茶叶加工企业,从而促使全市的茶叶产业在近几年更上一层楼。
    嵊州市第一家茶叶加工企业,创办于1935年的浙江省三界茶厂,一直以生产出口珠茶为主,上个世纪70年代,年产精制珠茶5000吨以上。80年代末期,年产珠茶1.3万余吨,年产值及销售收入均超亿元,年出口创汇1500万美元。在三界茶厂的带动下,嵊州市相继涌现出以华发出口茶厂为代表的大小精制茶厂110家,年加工珠茶在5万吨以上,占全国珠茶加工、出口量的60%以上。到去年底,嵊州市有四家茶厂取得了茶叶自营出口权,特别是浙江华发出口茶厂,自获得绿茶自营出口权后,当年自营出口茶叶金额达到797万美元,2002年自营出口额达1012万美元,销售额达1.8亿元,销售和自营出口在全国所有茶叶加工企业中均列第一名。同年,该厂还被评为农业产业化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通过这些精制茶厂,现在嵊州市已成为全国最大、最有名的、出口创汇最多的珠茶加工集散地及珠茶出口中心。
    在这几年时间里,嵊州不仅在珠茶加工生产方面出现了很大的突破,而且名优茶生产加工企业发展也相当迅速,越乡茶业有限公司、北山茶业有限公司、南山茶业有限公司、天然茶业有限公司、仙岩幸福茶厂、舜皇名茶有限公司等茶叶加工企业相继崛起。
    嵊州市茶叶加工龙头企业的发展,有力地推进了茶叶产业化经营,成功地走出了一条企业+基地+农户的产业化经营之路。仅华发出口茶厂到去年底已直接、间接联结茶叶基地6万亩,联结茶农6万户,全年收购茶叶原料1.61万吨,占全国珠茶总量的15%左右,为嵊州创建中国茶叶大市,确保茶农增收致富作了较大的贡献。
    市场的成功开拓、茶叶营销力量的不断加强,是嵊州茶叶保持勃勃生机的关键。
    产业化的核心是实现千家万户小生产与千变万化大市场的衔接。嵊州茶叶产业的发展正是做到了这一点,从而使嵊州茶叶产业在几年来保持了勃勃的生机和活力,焕发出更加旺盛的生命力。
    大力营造市场体系,是嵊州茶叶走向全国的基础。目前,全市已建成以基地为依托的产地名茶市场13家,这些产地市场的培育和发展,对促进嵊州茶叶产业发展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嵊州市名茶市场是目前全市最大的茶叶中心市场,它建造于1998年,拥有面积5000多平方米,营业用房80多间,摊位90多个。每年2月底3月初,全市各地生产的名优茶就开始陆续上市,名茶市场内开始热闹起来,卖茶的、买茶的各地客商人来人往,热闹非凡。每年名茶市场的茶叶交易量达到2000多吨,成交量超亿元。
    嵊州市名茶市场为茶商与茶商之间的交易提供了方便,而遍布于茶叶基地的产地市场成了茶农与客商之间的连心桥。三王堂名茶市场就是这样一个市场。三王堂村是一个海拔650米小山村,但由于海拔高、常年云雾缭绕,生产的茶叶质量相当好。每年茶叶销售旺季,每天进入市场的购销人员多达500人以上,每天的茶叶销售额达30多万元,每年名茶交易量达150吨以上,成交额达1200万元。
在今年召开的嵊州市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明确提出了把启动“中国茶叶城”建设作为市政府今年的一项重点工程来抓。中国茶叶城将于4月9日在该市城东南开发区正式奠基,茶叶城占地200余亩,内设名茶交易中心、名茶展示中心、茶叶检测中心、茶叶信息发布中心和茶叶科研培训中心,并努力把茶叶交易和茶文化紧密结合起来,扩大嵊州茶叶在国内外的知名度。中国茶叶城采取政府引导、市场主导、企业运作的方式进行组建,由该市供销社为主牵头成立股份公司,鼓励有积极性的企业和外商投资建设。中国茶叶城计划在明年春茶上市前投入运行。
    除了培育有形的市场以外,嵊州市对无形市场的培育也非常重视。近几年来,嵊州市通过政策扶持,培育了一支近万人的茶叶购销大军,走南闯北,为不断开辟国内外茶叶市场立下汗马功劳。崇仁应桂岩村就有这样一支贩销队伍。每年产茶时节,这支购销队伍就长驻山东省各个茶叶销地市场,每天把茶市的信息发往应桂岩村,应桂岩的茶农就根据信息采茶制茶,再把茶叶市场需要的茶叶送往销区进行销售。
    专业市场、产地市场、购销队伍这几部分组成了一个完善的市场营销网络,通过这张四通八达的茶叶销售网络,嵊州的茶叶得以源源不断地销往全国各地以及前景更加广阔的国际市场。
    茶叶品牌的培育、名牌战略的实施,使嵊州茶叶增强了市场竞争力;无公害茶、有机茶的培育,使嵊州名茶的档次进一步得到提高。
市场的竞争迫使嵊州茶叶必须拥有一个响亮的、为大家所承认的品牌。
    1998年,在嵊州市政府的重视下,一个代表嵊州茶叶的品牌诞生了,它就是由该市越乡茶业有限公司注册的越乡龙井品牌。越乡龙井诞生后,市政府围绕打响越乡龙井品牌,制订出台了“越乡龙井”茶叶产品质量标准,对茶叶的肥培管理、病虫防治、采摘炒制、包装、储运等各个环节都作出了具体的规定和严格的要求,确保了市场上越乡龙井的质量。为着力提高茶叶外形,嵊州市政府从提高茶农炒制技术入手,在春季已连续举办了四届“越乡杯”龙井茶炒制大赛,并结合新世纪农民培训工程,举行秋季茶叶炒制大练兵活动。优质的越乡龙井产出后,为扩大越乡龙井的知名度,嵊州市政府与越乡茶业有限公司一起,多次赴全国各地召开越乡龙井新闻发布会、展示展销会,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嵊州市政府与越乡茶业有限公司的精心培育下,“越乡龙井”不负众望,先后获得中国国际农业博览会名牌、浙江省名茶精品展示会金奖、浙江省名牌产品等众多荣誉,在2002年中国精品名茶博览会上,越乡龙井又获得金奖。
    在越乡龙井品牌的带动下,嵊州茶叶其他品牌也呈现出百花齐放之势,舜皇云尖、野山、桂岩雾尖、前冈辉白、上坞山辉白、幸福银针、金钟茶等一大批茶叶品牌纷纷抢占国际国内茶叶市场。
    在着力打造茶叶品牌的同时,去年,嵊州市质量技术监督局已颁布了无公害茶生产地方标准,茶叶生产开始向有机茶与无公害的方向发展。目前,在各方面的努力下,有机茶发展呈现了良好发展势头,全市目前已有8000多亩有机茶基地通过了认证。长乐镇的“天然茶业有限公司”自2001年推出有机茶以后,产品供不应求,有机名茶的价格每500克高达800元。除有机茶以外,嵊州市茶农也已开始转变意识,积极发展无公害茶,现在全市已拥有无公害茶园9.1万亩。嵊州市政府已作出规划,3年以后全市有机茶面积达到2万亩,全面实现茶叶生产无公害化。
    为进一步发挥茶叶产业优势,更好地应对入世带来的挑战,嵊州市从建设中国茶叶大市的目标出发,努力把茶叶产业做强做大。
    我国加入WTO后,对嵊州市茶叶生产来说,既有机遇又有挑战。茶叶是全球性的商品,有100多个国家进口茶叶,但各国进口关税不同,发达国家基本实行0-3.8%关税,发展中国家进口茶叶关税一般在30-40%,最高达100%。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进口茶叶国家的关税降低,有利于扩大茶叶的消费面,这给嵊州茶叶带来了新的机遇,另外随着我国加入世贸组织,茶叶出口的政策将进一步放宽,广大精制茶厂就可以与外国茶叶客商直接接触,更加有利于嵊州市珠茶的出口,这是有利于的一面。但在另一方面,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茶叶出口面临的“绿色壁垒”将更加严峻。
    为应对入世,嵊州市围绕建设中国茶叶大市的目标,努力做好三篇文章:一是建设全国最大的名优茶生产中心。充分利用嵊州市被列为龙井茶原产地域保护的有利条件,围绕打响越乡龙井品牌,以越乡茶业有限公司为龙头,以名茶市场为依托,进一步加大无性系良种名茶基地开发力度,在北山茶区、崇仁茶区等八大茶区新发展和改良成无性系良种名茶6万亩,并继续做好一年一度的名优茶炒制擂台赛和秋季名茶炒制大练兵活动,培育出一批炒制能手,着力提高茶叶质量,进一步增强市场竞争力,实现年产名优茶5000吨、产值4亿元的发展目标。二是建设全国最大的无公害茶叶生产中心。针对发达国家在进口茶上的“绿色壁垒”问题,严格按照已经颁布“越乡龙井”省级地方标准和市级无公害茶生产标准,进一步加快茶叶生产标准化生产进程,努力降低农药和有害物质残留量。同时,规范茶叶营销、精制加工企业的相关标准,以确保茶叶食品安全性。到“十五”期末,全市全面实现无公害生产,有机茶园面积达2万亩,从而提高嵊州茶叶在国际国内市场的竞争力,确保茶农增收致富。三是巩固全国茶叶精加工出口中心。以国家级重点龙头企业浙江华发出口茶厂为龙头,联结全市110家精制茶厂,依托江西、福建、安徽等地丰富的茶叶资源,积极实施外向拓展战略。争取到“十五”期末,形成年加工出口珠茶7.5万吨,出口创汇5000万美元的生产规模。
    通过全市上下的共同努力,我们相信嵊州建设中国茶叶大市的目标一定能够实现。

新闻评论
您的大名: (点击这里注册)

友情提醒:评论请限制在100字以内,有长篇大论欢迎到论坛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