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S认证 九成茶企难过关

作者:未知 来自:未知 时间:2004-06-20
分享到:

    茶叶、肉制品、奶制品、饮料、、桶装水等5类食品在今年年底前将要实施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近日,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吴锡端秘书长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指出,“估计中国茶企业只有一成左右能拿到Q S认证,其余九成企业要拿到认证会比较困难。”

  内忧
  九成企业难获QS认证
  在宣布实行的质量安全市场准入制的食品种类中,茶叶形势最为严峻,权威专家预计茶叶企业中能拿到Q S认证的企业不到一成。中国茶叶流通协会吴锡端秘书长表示,虽然目前茶叶Q S认证标准还没有出来,但是,根据G MP对茶叶的要求,大多数的企业将很难通过Q S认证,“国内大多数已通过ISO9000系列认证的茶叶企业,有望很快通过Q S认证。但这些企业总数还占不到我国茶叶生产企业总数的10%,其产量也不到我国茶叶生产总量的30%~40%。

  在茶叶企业面临Q S制度“考验”的同时,茶叶产业出口也面临“外困”局面。2002年1~10月,我国茶叶对欧盟出口量和出口额分别为1.14万吨和0.2亿美元,分别比同期下降了35.3%和30.1%。出口下降的原因主要是2001年底,欧盟开始执行更为严格的检测标准,个别农药的残留量指标比2000年以前提高了200倍,而且检测项目增加到134个。

  外困
  “绿色壁垒”影响出口
  “绿色壁垒”极大地影响了中国茶品牌走向世界。欧洲茶叶委员会秘书长芭芭拉女士在安溪举办的中华茶产业高峰论坛会上表示,欧盟对茶叶的要求主要有两方面:一是产品标签,要真实可信;二是农药、污染物。一位业内专家表示,据欧洲茶叶委员会对1997~1998年度我国出口欧盟茶叶的检测结果,我国茶叶农药的检出率居各产茶国之首,欧洲茶叶委员会因此建议加强对我国的监控,这就使我国茶叶有面临退出欧盟市场的危险。如世界上最大的茶叶贸易商联合利华公司以前每年从我国进口约5000吨绿茶,现因农药残留问题而转向了印尼。

  中国茶叶贸易机制相对落后,也成为中国茶叶出口的通弊。业内人士分析,这使得我国的茶叶难以在国际拍卖市场、网上市场和期货市场上以低成本、大批量形式快速成交,“如果这些隐患不消除,中国的茶叶将会日益遭到国际市场的拒绝。举一个简单的例子,由于没有形成产业化,目前我国茶叶企业千家万户各自经营的现实使得出口中间成本高达20%~25%,这就大大削弱了竞争力”。

  自救
  提高标准创建名牌
  针对Q S和国际市场的要求,中国茶产业已开始“用功”,这首先就是提高茶叶的“绿色标准”。值得庆幸的是,国家质检总局日前公布的一项最新调查结果显示:中国茶叶中六六六、滴滴涕残留量已基本得到控制。

  建立茶叶拍卖市场,已成为各方关注的问题。国际市场上有这样的规定:产茶国70%以上的产品必须在产地国际茶叶拍卖市场上拍卖,这样就只需付1%的拍卖经纪费(买卖双方只需各付一半)即可完成出口成交。出口成本大为减少,与我国目前千家万户经营和出口中间成本高达20%~25%的现实形成了较大差距。

  正因如此,众多专家纷纷呼吁中国应该启动茶叶拍卖市场并建立本国的茶叶拍卖中心。“作为世界上第二大产茶国,我国却没有一个茶叶拍卖市场。”说起这,广东省茶叶学会的秘书长张黎明不断地摇头。

  创建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茶叶品牌,也成为业内人士关注的话题。一位茶叶专家就此指出,培育名牌茶企业,提高整个茶产业的附加值,已经成为我国茶叶与其他产茶大国拉近差距的当务之急;也惟有这样,才能使Q S认证起到应有的作用。

新闻评论
您的大名: (点击这里注册)

友情提醒:评论请限制在100字以内,有长篇大论欢迎到论坛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