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南倾力打造“云茶”“云玉”品牌
“将资源优势大省打造成经济优势大省”是云南省委、省政府近年来全力为之的重大战略决策。记者从11月25日和11月28日至12月27日在昆明分别召开的“云南首届普洱茶国际研讨会”和“首届中国云南国际珠宝玉石博览交易会”获悉,目前云南省政府即将出台加快发展“云茶”、“云玉”产业的实施意见,从政策、资金、组织机构等方面保驾护航,为“云茶”、“云玉”产业提供快速发展的空间,力争做大做优做强,使之成为继“云烟”、“云花”、“云药”之后的两个知名品牌。
滇茶产业5年要过百亿关
云南是茶树的原产地。据云南省农业厅副厅长陈松介绍,云南是世界古茶树分布最多的一个省,也是世界上最早驯化、栽培和使用茶叶的地区。云南能够为世界提供丰富的茶树种质资源。有统计显示,中国主要的古茶树有74株,云南有32株,占43%;建议重点保护的古茶树共有46株,云南有17株,占37%;云南已在27个县境内发现古茶树。
云南还是中国重要的茶叶生产基地和产茶大省。经过多年的发展,茶叶产业已成长为云南的四大传统优势产业之一。据云南省政府副秘书长沈培平介绍,云南省有300多万亩茶叶种植面积,已经投产的有240万亩左右,2004年仅农业收入就有20多个亿,相当于从每亩投产的茶园当中可以拿到800元的收入。加上深加工和流通,云南茶产业今年的销售产值应在40亿元左右。“一个产业要维系发展,不能单靠云南人自己来做市场,只有各个环节都有合理的利润,这条产业链才能做大做长。”
尽管如此,云南茶业仍然存在自己的“软肋”。据了解,目前,云南茶叶种植面积虽然在全国高居榜首,产量占第三,产值却只排在10名左右;大叶种、味浓的云南茶叶在全国市场上挤不进高档茶叶的殿堂……最近的“普洱茶热”是又一个典型的事例。在云南特殊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茶叶生产历史过程中演绎出来的普洱茶,已是风雅之士、品茶高手的杯中之爱,在日本、韩国、西欧、东南亚等国家和港、澳、台地区深受青睐。然而近几年来,日益上升的“普洱茶热”,在促使云南普洱茶产业迅猛发展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由于普洱茶被归入黑茶类,在茶叶分类上位置不佳,加上相应的标准不健全,致使消费者、生产者和商人们对此认识模糊,更造成普洱茶市场上“李鬼”横行,假货劣货泛滥,严重损害了云南省普洱茶的声誉。
因此,“云南省首届普洱茶国际研讨会”在昆明召开,一方面是为云南普洱茶的发展扫清障碍,策划普洱茶今后的宣传及品牌定位;另一方面,云南也将借此统一规划茶叶产业的发展,营造全面推进产业化经营的政策和科技支撑体系。按云南省副省长孔垂柱的话说,云南省政府明年初将出台关于加快云南茶叶产业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力求在茶叶的产业化、标准化、品牌化和国际化方面迈出实质性步伐。据悉,云南计划在2010年时,把云南的茶产业做成超过100亿元的产业。
众专家为云南普洱茶产业“支招”
在昆明参加“普洱茶研讨会”的专家指出,云南茶叶种植数量位列第一、产量第三、产值却第十,“茶叶产品缺乏较强竞争力的名牌,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而”普洱茶”作为云南特有的历史名茶,在云南茶叶中即是最具发展潜力的名牌。因此,保护云南普洱茶健康发展,成了云南首届普洱茶国际研讨会的热点话题。
针对目前在高额商业利润的驱动下,一些商家以“年份定质”的商业炒作,国家茶叶质检中心主任骆少君说,品质鉴定一直是云南普洱茶产业存在、并且亟需解决的问题,因此,建议云南在普洱茶健康发展,进一步走向世界中,在省内建立“云南普洱茶品质技术鉴定委员会”,对普洱茶的品质进行权威鉴定,并且由国家茶叶质检中心协调,和国际ISO茶叶标准化技术鉴定委员会接轨,进一步扩大云南普洱茶在世界的知名度。中国茶叶流通协会秘书长吴锡瑞认为,规范市场是目前普洱茶培育的首要任务,因此,尽早出台普洱茶鉴定标准、科学的普洱茶收藏条件、年份确定办法,保护普洱茶原产地等,对规范普洱茶市场都有很大帮助。
云南省政府副秘书长沈培平认为,云南普洱茶产业要做大,还有几方面的问题需要解决:一是云南普洱茶的价值没有得到最大体现。云南去年的茶叶总产量是8万多吨,但总产值还不到10亿,也就是说平均每公斤茶叶还不到10元钱。二是产出比例不高。据了解,日本的茶叶种植面积为9万多公顷,总产量是9.1万吨,而云南的茶叶种植面积为16万公顷,但产量只有8万多吨。三是加工工艺问题。香港港九茶叶行商会副理事长谭松发说,也许是温度和湿度的关系,在云南摆放的普洱茶与在香港的地窖中摆放的普洱茶,味道就是有区别,香港普洱茶的陈味比较独特。因此,云南虽是普洱茶的故乡,但在加工方面应该多向沿海地区学习,要实现从卖原料到卖产品的过渡。四是把握优势,将普洱茶打造成云南的一大品牌。据介绍,现在,国内广西、广东、江西、贵州、四川等产茶省区都在搞普洱茶,并大有后来居上之势,所以云南切不可掉以轻心,以免丧失自己的优势地位。
“五驾马车”做大“云玉”品牌
11月28日至12月27日在昆明、瑞丽、腾冲举行的“首届中国云南国际珠宝玉石博览交易会”堪称世界珠宝玉石业的一次大聚会。在参展的商家中,14家分别被中国珠宝协会评定为“中国珠宝首饰名牌企业”、“中国珍珠产业龙头企业”、“中国珠宝首饰驰名品牌企业”的商家、企业在“玉博会”一展风姿。同时,缅甸、泰国,以及中国香港、台湾地区的一些知名珠宝商也在“玉博会”展示珠宝、翡翠玉石精神文化。
实际上,在中国版图上,云南历来都是沟通内地与东南亚、南亚及印度洋沿岸国家最为便捷的陆上通道。明、清以来,缅甸翡翠、宝石原料都是由云南转口发运到全国。以致于相当一段历史时间以来,西方人都习惯性地把翡翠叫做“云南玉”。据有关部门统计,时至今日,云南珠宝企业增至6000多家,从业人员达30多万,占全国总量的10%左右,2003年云南珠宝玉石产业总销售额突破50亿元,而全国珠宝市场己达到1200亿元,“云玉”销量仅占全国总量的5%左右,“云玉”具有强大的市场拓展空间。
有专家认为,“云玉”不仅资源丰富、历史悠久,而且背靠有世界闻名的南亚珠宝巨藏仓库。未来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成,将使云南成为中国内陆和东盟各国的贸易大通道和平台,“云玉”的区位优势和集散功能将更为明显,发展玉石产业时机业已成熟。
记者从“玉博会”得到的一份有关发展云南珠宝玉石产业的“决策信息与深度报告”显示:5年左右,云南将塑造珠宝玉石国际交易核心区、加工贸易区、珠宝学院、品牌龙头企业和建立跨国合作贸易区“五驾马车”拉动产业升级,“云玉”产业的产值届时将超过100亿。报告认为,从世界范围内来看,珠宝玉石的消费市场还处于比较低的阶段,人们“拥有”珠宝玉石的满足才刚刚开始,真正欣赏、收藏的人还非常少,中、高档饰品、收藏品的市场才开始启动。特别是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的建设,更为云南珠宝玉石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国际市场空间。因此,报告还对“云玉”的长远目标进行了预测:10至15年内“云玉”的销售总额有望达到200亿元。中国珠宝玉石协会秘书长、国土资源部珠宝玉石首饰管理中心副主任孙凤民说:“云南有丰富的珠宝玉石资源,悠久的玉文化历史,独特的集散功能和旺盛的市场需求……中国珠宝玉石协会选择云南举办玉博会,就是想通过此项活动,把全国的专业买家都吸引到云南来。最终目的,就是力争将这个博览交易会逐渐培育成为全国乃至东南亚最大、最权威、最知名的国际化大型交易会。”
目前,云南省已形成以昆明为中心,腾冲、瑞丽、盈江、河口等口岸为支撑,大理、丽江等旅游名城为营销终端的三极市场网络。在此基础上,云南省拟在昆明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大理国家经济技术开发区建立国际珠宝玉石保税加工工业园,同时,加大对瑞丽珠宝工业贸易区,东方珠宝城和腾冲翡翠文化贸易区、腾冲翡翠城的投资和建设力度。在规范和完善昆明、大理、丽江、瑞丽、腾冲等主要旅游地区的珠宝销售市场营销体系的同时,以宽松的政策和良好的市场环境吸引外商外资进入云南,突出原料交易、配合加工生产,强化成品交易,把云南建设成名符其实的珠宝大省和面向国际市场的珠宝玉石加工交易中心。
随着社会化分工和科技手段向社会生活各领域的渗透,珠宝玉石业发展成为集地质勘探、资源开发、物化理论、光学、色彩学、美学艺术、文化鉴赏、设计加工、现代材料科学、技术教育等多学科、多部门的综合性行业,这对过去”师傅带徒弟“的传统人才培养方法提出了挑战。对此,云南省有关部门将创办”云南国际珠宝学院“,开展珠宝行业专业上岗培训,为国内外珠宝企业提供从事资源勘探、设计、生产加工、雕刻、鉴定、评估、营销等各门类的专业人才,为云南珠宝玉石产业的发展壮大奠定人才基础。
另外,云南将以泰国曼谷、缅甸仰光的宝玉石及矿产资源博物馆为示范点,建设集博物馆、文化园、加工过程展示长廊、技术鉴定中心、游览观光及销售市场为一体的”玉出云南博物园“,邀请有一定实力的珠宝企业共同出资组建”云玉销售集团有限公司“,与相关部门联动,扩大销售。通过云玉文化博览园和龙头企业相结合,共同打造具有云南多民族文化特点的珠宝品牌,实现在较短时间内把云南珠宝玉石产业建设成为在全国、在东南亚乃至在全世界都有较大影响的大产业的战略目标。
此外,依托中国和东盟在发展珠宝贸易方面在资源、文化、加工技术和市场历史渊源,在中国和东盟自由贸易区的框架下,建立珠宝专业合作贸易区,这将使地区珠宝产业在原料、技术、文化方面得到互补,使投资、信息、市场得到整合,有利加速云南珠宝业走向国际市场,加快云南珠宝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