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4年福建省茶叶产销两旺
作者: 来自:福建省茶叶协会 时间:2004-12-16
福建现有茶园面积207万亩,采摘茶园180万亩,与2003年相比,2004年产量略有增长,预计可达15.5万吨;农业产值约26亿元,比2003年增长约10%;出口预计2万吨左右,金额约5000万美元,比2003年略有增长。
2003年夏、秋、冬连续干旱,茶园普遍缺水,阻碍了今春茶树的生长发育,去冬今春所施肥料也很难分解,造成茶芽瘦小,春茶按理说应该大幅度减产,但由于近几年新植的二十多万亩茶园采收,弥补了产量,所以略有增产。
一、绿茶。绿茶是福建的主要茶类之一,约占全省产茶量的53%;主产区为宁德市、福州市,还有南平、三明、龙岩地区的部分县市也有生产。2004年预计产量8万多吨与2003年基本持平,农业产值9亿多元,比2003年增长10%左右。2003年“非典”之后,宣传部门广泛宣传饮绿茶可增强人体免疫力,掀起了饮绿茶高潮,市场上高档绿茶一度脱销,因此今年早春各地“清明”前大力采制名优绿茶,其产量约比去年增10%,价格也相对高10—15%,名优绿茶约占总产量25%,预计2万吨左右。除名优绿茶外,中高档绿茶约占50%,4万多吨,主要精制后作为花茶原料,供应全国各地,除本省外,大量销往广西市场。今年由于加工量比去年减少,到茉莉花上市时,高档茶胚量不足,使价格相对有所提高。如特级茶胚去年价800-900元/50kg,今年则升至1000-1100元/50kg,提高15-20%。到后期采摘较粗老的绿茶鲜叶,茶农加工成珠茶供应浙江省出口商出口的约有2万吨,价格比2003年提高,如去年珠茶收购价平均约8元/kg,今年约要10元/kg。今年全省所产绿茶已基本销完,库存不多,产销基本平衡,预计明年产量仍能保持8万吨。
二、乌龙茶。我省乌龙茶产量约占全国总量80%,分闽北、闽南两大产区,由于工艺不同,品质也有差异。闽北乌龙茶主要有武夷岩茶、闽北水仙、闽北乌龙。武夷山是旅游胜地,旅游业兴旺,武夷岩茶销量随之增长;闽北水仙、闽北乌龙主要出口日本加工茶水饮料,内销市场不畅,因此产量近几年基本稳定,价格变化也不大。闽南乌龙茶主产区是安溪县,此外永春、南安、同安、华安、平和等县近几年也有很大发展。安溪铁观音历经“茶王赛”名闻全国,产销形势太好,往往出现春秋铁观音供不应求,价格也一直攀升,茶农大幅增收,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大力种植新茶园。全省乌龙茶预计2004年产量可达7万多吨,增长5%,产值16亿多元,提高10%左右。乌龙茶连续20年产销两旺,预计2005年仍是增产丰收年。
三、花茶。花茶是我国内销市场主要茶类,约占内销量25%,特别是京、津、鲁等北方市场仍占60%。但2003年“非典”之后,花茶销量出现下滑,但今年有所好转。由于花茶加工成本大,费工费时,经营周期长,销价低(花茶加工基本维持在1983年茶叶经营放开前的参考价,有的还比1983年出厂价还低),不少加工经营企业亏本,挫伤了积极性,加工企业数减少,仍在加工的企业的加工量也减少了。但福建花茶由于质优、香味鲜醇,仍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特别是高档茉莉花茶仍需福建供应。福建省现有种植茉莉花面积3万多亩,产量1万多吨,加工花茶约1。5万吨,目前基本上都是按销售合同定产的,库存也不多。2005年预计花茶产量起伏不大。
四、红茶。红茶主要保留正山小种和小部分白琳、坦洋工夫红茶,主要供应外贸出口,年产2000多吨,预计2004年产量2300多吨,产值1700多万元与2003年基本持平。2005年仍是以产定销,变化不大。
五、白茶。白茶是福建省特有茶类,主要外销,历来都是以产定销的。预计2004年产量1500多吨,产值2000多万元,收购价与绿茶相当,但加工成本低于绿茶。由于国外对白茶保健作用的研究发现白茶对人体抗病防病作用优于其它茶类,所以目前欧洲、日本市场畅销,引起货源短缺,预计2005年产量将有所增加。
2003年夏、秋、冬连续干旱,茶园普遍缺水,阻碍了今春茶树的生长发育,去冬今春所施肥料也很难分解,造成茶芽瘦小,春茶按理说应该大幅度减产,但由于近几年新植的二十多万亩茶园采收,弥补了产量,所以略有增产。
一、绿茶。绿茶是福建的主要茶类之一,约占全省产茶量的53%;主产区为宁德市、福州市,还有南平、三明、龙岩地区的部分县市也有生产。2004年预计产量8万多吨与2003年基本持平,农业产值9亿多元,比2003年增长10%左右。2003年“非典”之后,宣传部门广泛宣传饮绿茶可增强人体免疫力,掀起了饮绿茶高潮,市场上高档绿茶一度脱销,因此今年早春各地“清明”前大力采制名优绿茶,其产量约比去年增10%,价格也相对高10—15%,名优绿茶约占总产量25%,预计2万吨左右。除名优绿茶外,中高档绿茶约占50%,4万多吨,主要精制后作为花茶原料,供应全国各地,除本省外,大量销往广西市场。今年由于加工量比去年减少,到茉莉花上市时,高档茶胚量不足,使价格相对有所提高。如特级茶胚去年价800-900元/50kg,今年则升至1000-1100元/50kg,提高15-20%。到后期采摘较粗老的绿茶鲜叶,茶农加工成珠茶供应浙江省出口商出口的约有2万吨,价格比2003年提高,如去年珠茶收购价平均约8元/kg,今年约要10元/kg。今年全省所产绿茶已基本销完,库存不多,产销基本平衡,预计明年产量仍能保持8万吨。
二、乌龙茶。我省乌龙茶产量约占全国总量80%,分闽北、闽南两大产区,由于工艺不同,品质也有差异。闽北乌龙茶主要有武夷岩茶、闽北水仙、闽北乌龙。武夷山是旅游胜地,旅游业兴旺,武夷岩茶销量随之增长;闽北水仙、闽北乌龙主要出口日本加工茶水饮料,内销市场不畅,因此产量近几年基本稳定,价格变化也不大。闽南乌龙茶主产区是安溪县,此外永春、南安、同安、华安、平和等县近几年也有很大发展。安溪铁观音历经“茶王赛”名闻全国,产销形势太好,往往出现春秋铁观音供不应求,价格也一直攀升,茶农大幅增收,生产积极性大大提高,大力种植新茶园。全省乌龙茶预计2004年产量可达7万多吨,增长5%,产值16亿多元,提高10%左右。乌龙茶连续20年产销两旺,预计2005年仍是增产丰收年。
三、花茶。花茶是我国内销市场主要茶类,约占内销量25%,特别是京、津、鲁等北方市场仍占60%。但2003年“非典”之后,花茶销量出现下滑,但今年有所好转。由于花茶加工成本大,费工费时,经营周期长,销价低(花茶加工基本维持在1983年茶叶经营放开前的参考价,有的还比1983年出厂价还低),不少加工经营企业亏本,挫伤了积极性,加工企业数减少,仍在加工的企业的加工量也减少了。但福建花茶由于质优、香味鲜醇,仍受广大消费者喜爱,特别是高档茉莉花茶仍需福建供应。福建省现有种植茉莉花面积3万多亩,产量1万多吨,加工花茶约1。5万吨,目前基本上都是按销售合同定产的,库存也不多。2005年预计花茶产量起伏不大。
四、红茶。红茶主要保留正山小种和小部分白琳、坦洋工夫红茶,主要供应外贸出口,年产2000多吨,预计2004年产量2300多吨,产值1700多万元与2003年基本持平。2005年仍是以产定销,变化不大。
五、白茶。白茶是福建省特有茶类,主要外销,历来都是以产定销的。预计2004年产量1500多吨,产值2000多万元,收购价与绿茶相当,但加工成本低于绿茶。由于国外对白茶保健作用的研究发现白茶对人体抗病防病作用优于其它茶类,所以目前欧洲、日本市场畅销,引起货源短缺,预计2005年产量将有所增加。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