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农追求无公害

作者:朱秀敏 黄艺辉 来自:闽南日报 时间:2004-12-10
分享到:

   本报讯(朱秀敏 黄艺辉)“本来我也能成为茶王的,却因农残问题被刷下来了!”

  “我选送的茶样质量不错,茶叶的酸楠味很重,也是因为农残超标没有被评上。”

  在今年花博会期间举办的茶王赛上,质量与农残问题再次成为茶商、茶农最热门的话题。而茶叶专家认为,开发无公害茶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茶叶生产的重点,“优质、高效、低成本、无公害”已成为我市茶叶发展的方向。

  我市茶叶历史悠久,早在宋代就有种茶、饮茶的记载。目前全市茶叶种植面积已达23万亩,产品已远销香港、日本、美国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年创产值7亿元,出口创汇达到420万美元,其中乌龙茶产量已占到全国乌龙茶总产量的1/5。

  为应对国际茶叶市场环境中的技术壁垒,近年来我市走上了科技兴茶的路子,各县(市、区)还上联高校,聘请茶叶专家教授,定期不定期地为茶农讲课,传授茶叶无公害生产和加工技术,不断提高茶农种、产、制名优茶的意识。茶叶生产大镇华安仙都镇高度重视茶叶无公害生产,积极推广使用生物农药,使茶叶生产处于良好的生态环境之中,该镇在今年茶王赛选送的13个样品中,无检测到农残超标,9个样品获奖,2个样品获“铁观音茶王”称号。

  目前,我市的各茶叶生产经销商十分注重打造产品品牌,特别是在产品外包装上下功夫,让各类优质茗茶更具档次,更有竞争力。林忠摄 

新闻评论
您的大名: (点击这里注册)

友情提醒:评论请限制在100字以内,有长篇大论欢迎到论坛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