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牌营销 湘茶而今从头越

作者:刘治 黎婷 来自:长沙晚报 时间:2004-11-17
分享到:

    今年的农博会主会场——红星农博中心,已拥有一个四通八达的完整路网。图为改扩后的韶山南路宽敞、漂亮。余志雄 摄

    记者从今年参展的湖南涉农龙头企业中,又看到了怡清源、湖南茶叶总公司等湘茶领军企业的身影。这些以品牌营销和全新经营理念带动湘茶振兴的企业,不仅是农博会成长发展的见证人,也以自身的历程昭示了湖南茶业和湖南农业产业化的振兴之路。

    千年风雨湘茶路

    穿越时光隧道,湘茶的生产可以追溯到汉代甚至更为久远的年代。南朝时,“武陵七县通出茶”;到了唐代,湖南种茶开始兴盛,并孕育出深厚的茶文化。据湖南师大教授蔡镇楚介绍,野生湘茶的历史,可以追溯到远古时代的神农氏,有陆羽《茶经》“茶之为饮,发于神农氏”为证。神农尝百草而以荼解毒的神话传说,就发生在湖湘大地。而中国茶道的四字真诀“茶禅一味”,也被茶学界确认出自于湖南石门夹山寺。

    解放后,湖南茶叶迎来了最辉煌的时期,从1952年到1991年的40年中,湖南茶园面积一直位居全国第一,茶叶产量全国第二。然而,进入上世纪90年代,湖南茶叶连年滑坡,种植面积、年产量、年产值从以前第一、二、三位直线下滑,目前仅能勉强维持在全国第五、六、七位左右。年产值仅7亿元的现状,折射出湖南茶产业历经辉煌后的深深失落。

    “现在浙江省的茶叶年产值达到了29个亿,福建省有18个亿,连历史上一直落后的湖北省,也跑到了湖南前面。”兼任中国茶业学会副理事长、湖南茶叶学会理事长的湖南农业大学茶学系博导施兆鹏教授,对湘茶的发展备感忧虑。2003年底浙江茶园面积为214.23万亩,茶叶总产量为13.27万吨,为湖南省的2倍多。

    领军品牌的缺位

    从高峰跌入低谷,强烈失落感如同一个巨大的问号,拷问着湖南茶人:“为什么会这样?”

    茶园布局不合理,适宜产茶的湘西、湘南和湘东山丘茶园少且分散;重心摆在红碎茶上,走了将近十年的弯路;名优茶少,品质差,价格上不去,每公斤茶叶全国均价为14.04元,江苏更是高达41.4元,而湖南只有7.88元……

    看似成立的理由,却始终掩饰不住这样一个尴尬:江苏有碧螺春、浙江有西湖龙井、福建有铁观音……湖南呢?

    古丈毛尖、东山秀峰……湖南茶的品牌在全国市场曾经是独一无二的。君山银针曾入选全国十大名茶,猴王牌茉莉花茶曾全国销量第一,但品牌资源没有被很好地利用。同时,对同一品牌资源的分散使用,也是造成品牌没落的原因之一。各立山头,不但没有形成合力,反而产生了内耗。沩山毛尖作为我省的十大名茶之一,有8家企业在生产,小富即安的小农经济思想,导致沩山毛尖的总产值也不足1000万元。

    正是这种种原因,使昔日的金字招牌成昨日黄花。而领军品牌的缺位,是湖湘茶业很长一段时间在低谷徘徊最重要的原因。

    茶业湘军突围

    伏之久者飞必崛,近年来,湖南省怡清源茶业有限公司的异军突起,犹如一条鲶鱼,激活了湖湘茶业,茶业湘军开始了突围的漫漫征途。

    怡清源茶业成立仅8年,在全国设立的销售网点竟达1000多个。今年,怡清源又在北京开设了北京怡清源茶行。“源于真、信于诚、精于细、卓于恒。”怡清源以深入细致的质量管理精心呵护企业的发展。2003年,怡清源导入ISO9001国际质量管理体系,并顺利通过认证,公司由此成为省内少有的通过ISO9001体系认证的茶企,也是全国惟一一家茶水服务通过ISO9001认证的企业。开拓创新产业化、产品名优现代化、营销网络国际化、人性管理现代化,成为怡清源发展的战略方向。

    有了质量的强力保证,怡清源的核心产品野针王迅速走红。“形似银针、香斗龙井、味比碧螺”,怡清源野针王以此三绝被誉为“绿茶之尊”,先后荣获中国·湖南第四届和第五届(国际)农博会金奖、上海国际茶文化节及精品名优茶博览会金奖以及“2004中国湖南·星沙(首届)茶文化节”金奖。这种强烈上升的势头使其隐隐具有了冠盖群雄的领袖气质。湖南省技术监督局局长孔令志参观怡清源后欣然提笔,写下了“怡清源,湖湘茶业之光”9个字。有人戏称这是质监局长开出的“特别通行证”,怡清源董事长简伯华却认为这更是对将来的一种期待。

    简伯华认为,名优绿茶才是茶业湘军突出重围的关键:“名茶的品牌效应和附加值是普通茶叶品种所无法比拟的。湖南是绿茶主产区,名优绿茶更是实现湖南茶业复兴的希望所在。”如今,怡清源以名优绿茶为突破口,迅速而又稳健地向外扩张。

    “有了怡清源,湖南茶叶市场又重现了往昔的热闹。”一位业内人士感慨道。湖南茶叶国营企业的老大——湖南省茶叶总公司,这家享有直接对外贸易经营权的外向型企业,迅速调整经营思路,重整旗鼓。

    “湖南省茶叶销售50%以上靠出口。”湖南省茶叶总公司总经理周重旺说,“湖南省的茶叶出口能否达到国际标准,不仅是湖南茶叶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由之路,也是能否进入国际市场的必备条件。”基于这种认识,湖南省茶叶总公司加大了国际有机茶认证力度,该公司所属的12个有机茶基地全部通过了欧盟I-MO、美国NOP、日本JONA等国际有机茶认证机构的有机茶基地认证。去年,该公司茶叶出口1.2万吨,创汇1150万美元,占到全国出口到欧盟茶叶总量的1/3强。年出口有机茶1000吨,创汇400万美元,使湖南成为仅次于浙江的有机茶出口大省。

    怡清源与省茶叶公司,这两家企业如今已成为茶业湘军的两面旗帜。面对“国际市场国内化”、“国内市场国际化”的趋势,他们的良性互动必将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氛围,带动茶业湘军形成合力,重铸辉煌。

推荐给好友
收藏到本地
收藏到百度
收藏到QQ书签
Google书签
添加到其它收藏: Yahoo书签 新浪ViVi 365Key网摘 天极网摘 我摘
新闻评论
您的大名: (点击这里注册)

友情提醒:评论请限制在100字以内,有长篇大论欢迎到论坛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