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溪铁观音”证明商标成为安溪茶产业发展的“助推器”
新华网福州10月25日电(陈德文、李和楷)说起福建安溪,人们就会很自然地想到铁观音。近年来,安溪县认真落实中央“三农”政策,高度重视“安溪铁观音”证明商标的保护工作,充分利用知识产权制度发展本县的特色农业,增强和提升安溪铁观音在国内外市场上的竞争优势,谱写了一曲促进农业发展的新乐章。
安溪县是“中国乌龙茶(名茶)之乡”,名茶“铁观音”的发源地。1998年8月,受县委、县政府的委托,安溪县茶业总公司特向国家工商行政管理局商标局申请注册“安溪铁观音”证明商标。2000年4月21日,“安溪铁观音”证明商标获准注册,同年5月8日正式启用。目前,全县共有33家茶叶企业获准证明商标使用权,共有近550万枚证明商标标识用于茶叶小包装产品上。
“安溪铁观音”证明商标实施四年来,该县统一协调,认真实践,用活品牌,大力加强管理和使用,充分发挥其保护、引导和推介功能,推动和促进当地茶业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市场管理进一步规范。证明商标实施后,众多消费者逐步认准贴有商标标识的茶叶产品,不再盲目购买,使他们对产品逐步产生信任感和选购欲望,从而进一步规范了茶叶市场秩序,有效地打击假冒伪劣行为,同时也使一度“标实”不相符的现象得以扭转。安溪华福茶厂高金典厂长今年的销售便是一个很好的例子。1997年,他到马来西亚推销茶叶时,问津者寥寥无几,消费者普遍反映中国茶叶小包装很差,标准标识不规范,常常是“标实”不符。而今年春茶上市时,马来西亚的客商却源源不断地来找他买茶。究其原因,就是现在的“安溪铁观音”乌龙茶管理规范,质量优良,标实相符,诚实交易。如今在中国茶都,华福茶厂的小包装茶叶正以“柜”为单位向外出口。
茶叶质量全面提升。证明商标的实施,对于规范茶叶等级、提高茶叶质量起到良好的促进作用。一方面,茶业企业不断加强质量管理和市场监控力度,调整茶叶产品结构,一些以次充好、以劣充优的现象比证明商标注册前大大减少了。另一方面,茶农的质量意识也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普遍发展无公害茶园、有机茶园,生产绿色茶叶。现在,该县有无公害茶叶生产基地20万亩,优质铁观音生产基地10万亩,茶叶绿色食品基地10万亩,有机茶园基地2万亩。近年来,安溪茶叶经省、市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抽检,合格率均达到98.5%以上,出口合格率达到100%,茶叶质量的提升带来了茶叶价格的上扬。现在,安溪乌龙茶的出口单价比全国茶叶平均价格高出80%。
茶叶品牌不断涌现。获准使用证明商标的企业在组织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运用证明商标加大对企业自身品牌的宣传,严格企业管理,加强市场监督,积极参与争创名牌和认证活动。目前,该县已涌现出了“凤山牌”、“祥华牌”、“八马牌”、“魏荫牌”、“华福牌”等一批有影响力和知名度的茶叶品牌。其中,“凤山牌”、“祥华牌”铁观音分别被钓鱼台国宾馆、国谊宾馆定为接待用茶。今年8月,“安溪铁观音”证明商标还获得福建省著名商标认定委员会的认可,成为全省证明商标中唯一的省级著名商标。品牌的涌现带动和促进了茶叶的销售。例如,安溪八马茶业有限公司的“八马”牌安溪铁观音乌龙茶,从2000年至今年销售额大幅提升,比证明商标注册前平均递增20%,2003年总销售额已突破3000万元。
茶叶市场得到拓展。通过加大对“安溪铁观音”证明商标的宣传,安溪茶叶的销售网络已遍布国内外。内销方面,已形成福建、广东、长江流域和北方市场等四大国内市场,以中国茶都--安溪全国茶叶批发市场为例,仅今年春茶两个月的交易额就达3亿元,同比增长53.8%,交易量达3000吨,以此推算,今年茶都的交易额将突破8亿元,同比增长35%以上;外销方面,由东南亚逐步扩大到日本、欧美等100多个国家和地区,每年出口7000多吨,创汇3000多万美元。其中,以俄罗斯的市场最大,形成了圣彼得堡安溪茶叶一条街。
茶业产业链不断延伸。茶业的发展,带动了当地旅游、包装、茶叶机械、茶具及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同时也有效地配置了农业劳动力。几年来,该县已先后研制出罐装茶水、保健茶、速溶茶、人参茶、奶茶、袋包茶等茶叶系列产品。全县106万人口中,现有涉茶人口超过70万,比证明商标注册前净增18万。
茶农收入大幅提高。目前,该县茶叶年交易额超过30亿元,茶叶主产乡镇的农民年纯收入中,有一半以上为涉茶收入。据调查,2003年农民直接从出售茶叶得到的收入,全县人均1748元,比上年增加668.29元,增长61.83%。比如感德镇槐植村的一个角落,去年秋茶季节茶农每户平均收入都达到15万元以上,农民陈金发欣喜地说:“安溪铁观音让我走上了小康路!”。由于茶叶经济效益的不断提高,近年来该县农民人均纯收入都保持着较大幅度的增长(8%左右),城乡居民存款储蓄余额也随之大幅增加(2003年净增加额8.3亿元),从而带动了城区房地产、汽车及摩托车市场销售的火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