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全国茶叶增产8%广东茶业迈向现代化
全国茶叶产量稳步增长
在今年气候基本正常的情况下,我国茶叶生产继续保持稳定的增长,据中国茶叶流通协会估计,2013年我国茶叶总产量将达到195万吨左右,较去年同期增产8%左右。但行业仍受到产能过剩、采工紧缺、生产资料成本居高不下、高档名优茶价格大幅度下跌等问题困扰。
茶叶产量:总量保持增长 单产依然很低
2013年我国的茶叶种植面积和茶叶总产量将继续保持增长,但单位面积的单产依然很低。其中增幅较快的仍是西部地区,由于西部地区经济相对落后,特别是山区,茶叶是当地农民的支柱产业,有茶叶种植的地方,当地农民生活水平相对较好,因此茶叶成了当地产茶区政府的主要经济抓手。据贵州省农委估算,2013贵州省的茶叶种植面积将达到600万亩,跃居全国第一,首次超越云南省。
茶叶质量:春茶品质总体好于往年
全国各产茶区春茶未出现影响茶叶生产的极端恶劣天气,茶叶休眠期相对较长,有利于茶树营养物质的积累,同时采摘与加工期天气晴好,加之各地区不断提高茶园管护水平和鲜叶加工技术,较大地提高了茶叶质量。除部分地区春茶生产因为阴雨天气导致质量下降外,2013年其它茶类春茶品质总体好于往年。
茶叶价格:大宗茶稳增 高档名优茶下跌
受“国八条”和国际经济环境的影响,除云南普洱茶和福鼎白茶价格继续保持上涨外,其他茶类的大宗茶保持平稳增长,高档名优茶价大幅下跌,跌幅在10%-50%之间,不同茶类幅度略有区别。
三道门槛
一、产能过剩。
在国家政策的大力扶持下和茶叶良好效益的驱动下,我国茶叶连续十年保持快速增长。在茶叶出口基本稳定的情况下,依靠国内茶叶消费市场增量来维持我国茶叶生产快速发展是有限的。因此茶叶产销矛盾、用工矛盾将会日益突出。今年茶叶生产,不少地方因为招不到采茶工,大量春茶采不下来。在浙江、安徽、贵州、四川、湖北等省份,夏秋茶基本不采,造成大量茶叶资源浪费。与此同时,行业普遍存在盲目乐观的情绪,各主要产茶省份,尤其是中西部地区,在产业政策上还是鼓励茶叶种植,发展茶园面积。如果不对产业政策进行调整,限制茶园面积的发展,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单位面积茶叶经济效益和消费市场培育上来,茶贱伤农情况很有可能发生。
二、卖茶难成行业发展瓶颈。
今年入春以来,整个茶叶市场人气不足,呈现“疲软”的现象,高端礼品茶销售明显下降,礼品茶订单数量比去年少了一半以上。而产区方面,中、低档茶销售影响较小,到目前为止,积压不是很严重,而高档茶叶普遍反映下降至两三成,价格虽然下降,但销量还是较为正常。
三、生产资料成本上涨挫伤农民种茶积极性。
当前,随着CPI指数的攀升,农业生产资料成本继续加大,如茶叶生产所需的能源、农用生产资料成本都在上涨中,导致茶叶价格的上涨。如价格上涨过快,其市场的需求必然减少,再加上劳动力和生产设备成本的上升,导致部分地区茶农弃采茶叶,在一定程度上挫伤茶农种茶的积极性。
六大建议
适度控制茶叶种植面积,做好行业发展规划。国家有关部门尤其是农业主管部门,要因地制宜,根据当地的生产实际,做好行业发展规划,制定政策适度控制茶叶种植面积。鼓励通过栽培、管理技来提高单位面积茶叶的产量和经济效益。
加快产业结构化调整,解决茶叶行业用工难问题。随着城乡差距化的加大,农村青壮劳动力进城务工逐年增多,而留在农村大多数是老弱病残人士,再加上茶叶生产的季节性非常强,造成农村劳动力结构性短缺,在农忙季节出现“用工难”的问题,当前唯一的解决办法是如何提高茶产品的销售价格,增加茶农收入,加快农村城镇化建设和农业产业结构化的调整。
加大农业生产资料的扶持力度,建立农资价格监控体系。建议政府部门应加大对农业生产资料的扶持力度,在制定政策时应向此倾斜,同时应建立农资价格监控体系,一方面防止农业生产资料价格上涨过快,另一方面杜绝部分不法商贩囤积农资,人为造成价格上涨。
拓宽农产品流通渠道,解决卖茶难问题。无论是政府、还是行业协会,应积极主动地通过开展各种促销活动,帮助茶农拓宽茶产品流通渠道,增加茶农的收入,建议茶叶价格指数,及时了解市场的行情,建立透明的市场价格体系,向茶农及时反馈市场信息,指导茶农生产适销对路的茶产品,另一方面通过提倡饮茶有利于人体健康的宣传等促销活动来帮助茶农迅速打开茶叶销路市场。
限制过度包装,节约社会资源。建议国家有关部门制定严格的限制产品过度包装等相关的法律法规,自觉抵制过度包装,引导茶叶包装向“简约包装、循环利用”的环保方向发展。同时,政府有关职能部门应加强对市场上茶叶过度包装的监督检查,依法处罚过度包装行为。
积极正确引导消费,发展大众茶市场,杜绝天价茶炒作。建议建立茶叶价格信息体系,及时向社会发布茶叶价格变化情况,抑制市场过度投机,避免价格波动给茶农和生产经营者带来损害,同时应正确地引导茶农根据市场的需求来调整生产计划,媒体应通过正确新闻舆论引导,制止恶意炒作价格行为。
广东茶叶产销两旺
近年来,广东省茶叶生产在稳步的基础保持较快发展,面积稳步扩大,产量不断增加,产品结构优化,名优特茶增多,产销两旺,茶叶产业呈现良好的发展势头。2012年全省茶叶种植面积62.76万亩,总产量6.31万吨,分别比上年增长1.7%和5.8%。名优茶产量达2.2万吨。各茶类产量红茶0.14万吨,绿茶2.57万吨,乌龙茶3.01万吨,其他茶类0.59万吨。
当前,广东茶叶的市场化程度非常高,在市场经济和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近年来广东省茶业在不断调整和优化中发展,已形成了良好的产业基础。
产业发展:打造现代化体系
广东茶业发展呈现几个新特点、新趋势:一、在生产目标上,从注重总量增长,向更加注重茶类总量平衡、结构优化和优质安全并重转变;二、在组织方式上,从分散农户的小生产,逐步向企业为主发展的规模化生产经营转变;三、在经营理念上,从注重经营产品,向更加注重经营品牌和品牌文化、企业文化转变;四、在产业功能上,从单一的食品饮用功能为主,向食品、保健、文化、旅游等多功能转变;五、在交易方式上,从现实的“有形”市场,逐步向网络的“无形”市场拓展。这些发展趋势,标志着广东茶叶产业进入新的发展时期,真正到了从传统生产向现代化发展跨越的新阶段。
广东省农业主管部门关于新时期广东省茶叶发展的总体思路是:按照“企业为主、带动农户”的组织形式,坚持“优质、高效、安全、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方向,加强规划指导,立足区域优势,优化产业布局,加快科技进步,创新经营机制,推动品牌建设,构建现代茶产业体系,提升产业竞争力。发展目标:按照每年新建无性系高标准茶园2万亩左右,至2020年全省茶园面积80万亩,总产量达到8.5万吨,分别比2012年增长27%和35%。茶树品种与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产品质量安全水平与生产效益进一步提高,基本建成茶树良种化、茶园基地化、加工规模化、经营产业化和优质、高效、生态的现代茶产业体系。
茶叶市场:价格稳升 普洱乌龙红茶热销
从广东茶叶市场流通情况来看,经过近几年的结构调整,市场呈现出理性发展情状,各种茶类都有一定的发展空间。以云南普洱茶、湖南黑茶、广西六堡茶、贵州红茶、福建铁观音、岩茶等为代表的外省茶,在珠三角地区呈现稳步发展态势。而以大宗绿茶、单丛茶、金萱乌龙和地方特色品种茶为代表的广东本土茶叶,则是我省各市县消费的主要茶类品种。特别是随着近年来红茶热的兴起,以英德红茶为代表的本土红茶,受到广大消费者的热捧,这也进一步带动了广东省红茶的大发展。
除了英德红茶外,粤西地区以台湾金萱品种制作的金萱红茶、粤东地区以单丛茶树品种制作的单丛红茶、粤北地区以白毛茶和当地群体种制作的特色红茶,以其突出的花果香和蜜香品质,受到市场的认可和追捧,具有广东特色的红茶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爱。
今年,广东省潮州单丛茶、英德红茶特别是英红9号出现供不应求的情况,很多商家纷纷涌向产区采购茶叶,但是由于今年单丛春茶的减产和英德红茶目前产量有限,无法满足大批商家的需求,也出现了今年广东省单丛茶、英德红茶价格大涨的情况,涨幅普遍在30%左右。潮州单丛茶今年春茶收购价虽比往年提高,但受干旱减产影响,茶农的收入总体仍比往年略有减少,若考虑GDP增长和物价指数因素,则茶农损失更大。
从广州各大茶叶批发市场来看,今年广东省茶叶市场价格稳中有升。茶叶市场主要以普洱茶、乌龙茶和红茶消费为主,市场虽然受到经济大环境、政府严控三公消费等因素影响,但是广州茶叶市场的对明前茶的需求旺盛,再加上租金、劳动力等成本的大幅度提高,广州茶叶市场价格仍然逆势上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