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外销的、名人制作的 90件国宝级紫砂壶亮相南博

作者: 来自:现代快报 时间:2004-09-30
分享到:

    经国家文化部特批,昨天,90件“国宝级”紫砂壶在南京博物院的集体亮相引起了文物专家的注意。据南京博物院徐湖平院长介绍,这些“国宝级”紫砂壶来自全国14个文博单位以及台湾省财团法人成阳艺术文化基金联合会,“流传的紫砂壶一般没有绝对纪年可考,史料性不强,而出土的紫砂文物不仅标明了确切年代,还具有史料研究价值。把有明确年代可考的、有出土纪年的明清紫砂壶集中起来汇展,这在全国尚属首次。”
最早一件紫砂壶出土于太监墓

  “我国出土的紫砂壶大多没款式,有款的、完好的、有确切纪年的紫砂器就更难得。”南京博物院研究员张浦生表示,这次展览的紫砂壶不仅款型好,而且还有确切纪年,因此研究价值特别高。他指着一件名为“柿蒂纹提梁壶”的作品,对记者说,“它就是最早的一件有绝对纪年可考的紫砂作品。”

  “这个紫砂壶是在明代司礼太监吴经墓中被发现的,砂泥质地比较粗,年代、外型都和紫砂鼻祖供冲制作的壶很接近,是公认的供冲风格。”张浦生介绍说,这件文物被南京市博物馆收藏,它是1966年在南京市中华门外马家山被考古发掘的。墓主吴经是明嘉靖年间的太监,同时出土的砖质买地券记载墓主人的埋葬年代为明代嘉靖十二年(公元1533年),同墓出土的随葬品有陶罐、陶俑等200余件。“根据墓主人的所在年代,以及风格可以推断‘柿蒂纹提梁壶’是我国目前出土的最早的一件有绝对纪年可考的紫砂器。它看不出使用痕迹,壶的胎和造型与明万历朝以后出土的紫砂壶的风格截然不同,这把紫砂壶为我们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实物资料。”

明末清初紫砂壶已走向国际

  茶叶在古代是很受外国人欢迎的外销产品,伴随茶文化的发展,明末清初,我国已经有紫砂壶走向国际。昨天,记者看到,清朝初期的“松竹梅纹多穆壶”和“祥狮双龙提梁壶”均是清朝初期外销到德国,后来被台湾省财团法人成阳艺术文化基金联合会购回的。“外销紫砂在国内十分罕见,对市民公开展出更是少有。”徐湖平说。

  记者看到,“松竹梅纹多穆壶”比一般壶高,为圆柱型,松钮、梅把、竹嘴。至于为何叫“多穆”,张浦生说,多穆是藏语言,原意是盛酥油的桶,口缘上加僧帽边,又添加了把手,才制成壶的,可以盛酒,“这把壶是台湾省财团法人成阳艺术文化基金联合会1995年从德国的乌兹堡买回的”。据了解,宜兴紫砂壶外销欧洲大约是在17世纪下半叶到18世纪中叶间,外销的壶多以朱泥器为主,当时被称为“红色瓷器”。“当时,凡是带有中国样式的东西都很受欧洲人欢迎,甚至欧洲还兴起了对中国紫砂的仿制,真假难辨。

新闻评论
您的大名: (点击这里注册)

友情提醒:评论请限制在100字以内,有长篇大论欢迎到论坛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