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茶叶市场控制规则2003》是否已经穷途末路?
作者: 来自: 时间:2004-09-26
传统的拍卖活动是印度茶叶贸易(特别是在南印度地区)的主要交易平台,并作为该国茶叶价格的主要指示结构。拍卖系统一直在《印度茶叶市场控制规则1984》(TM-CO1984)的指导下运做。这一规则包括一项规定,该规定指出:除了特定的种植园所生产的包装茶和散茶外,全国所生产的茶叶量的75%都应当通过拍卖进行销售。
印度国内的茶叶价格在经历了1998年的短暂兴旺后,在1999年上半年开始迅速衰落。由于这种衰落无法抑制,印度政府决定放宽有关茶产业必须无条件参加拍卖活动的限制,并许可其通过其它渠道进行茶叶销售。但不幸的是,这一举措并末使茶叶价格出现反弹。
持续不断的下跌使价格低于了生产成本,严重地打击了茶叶种植者的信心,并使若干个茶园被迫倒闭。有报道称,仅在2002年一年,西邦加罗省的30个企业、喀拉拉省的10个企业、坦米尔纳度省的2个企业和阿萨姆邦的8个企业相继倒闭。另据报道,在喀拉拉省的企业中,有80%的男性劳力脱离了茶园,另寻工作。据估计,目前有20,000名茶叶种植工人已经有两年多没有领到薪酬了。在坦米尔纳度省,那些仍在工作的工人的工资已经被降低,而关于最低雇佣薪金的协议已经终止,并且种植园主要求尽量提高采摘率。有报道称,在西邦加罗省,工人的工资已经无法被支付,这些工人只被提供一些简单的食品以替代工资。
茶叶价格水平在拍卖活动中恶化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这一讨论已经为时不短了,但主要的原因应当归结于印度茶叶市场长期以来供过于求的局面。这种供过于求的局面由多种原因造成,诸如:企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东北部茶区的扩张、出口额的减少以及因高品质茶叶需求增加而造成的低品质茶叶需求减退。这些问题纠集在一起影响着本地市场的茶叶拍卖体系,并使之完全失去了透明度。买家对拍卖程序也有怨言,他们称自己总是无法获得稳定的茶叶来源,那些参加拍卖的茶叶多源自中间人,而最终交付茶叶的种植园主们所提供的茶叶无法保证质量。另一方面,买家们也在试图联手操纵拍卖价格。
Ferguson咨询公司的报告
尽管拍卖价格不断下跌,但却没有使高居不下的零售终端价格出现下落。当然,拍卖中心的买家们并不在意生产者和消费者是否受到消极影响。这种情况促使印度政府于2001年8月份,雇佣了一个名为 AF Ferguson的咨询公司,该公司在研究了以往茶叶市场的资料后,于2002年向印度政府提出了一些咨询意见。Ferguson公司报告所做的最终结论是,通过对现行市场终端的研究,发现其中的一些方面阻碍了透明、公平的价格机制的形成。
该公司研究发现,拍卖体系在基本原则和基本拍卖程序上都存在着不足。该研究指出,在目前的规则下,一个买家有可能在未报价的情况下,购买到其所需的全部茶叶。同一买家甚至可能在一个场合完成其全年的茶叶需求交易,尽管产品可能并不存在。另外,该报告称,在过时规则引导下所进行的拍卖程序,正在阻碍着销售活动。有事例证明,那些避开拍卖程序而进行的直销活动,可以使生产者多获得4卢比/公斤的盈利。该研究称,印度北部地区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而使销售价格有所提升。但是,该报告含蓄地指出,与拍卖活动相比,直销方式存在着两个风险——违约和拖欠回款。
最后,该公司的研究指出,对目前茶叶市场中的所有参与者来说,拍卖体系仍被视为是一个健全的体系。根据该公司的观点认为,应当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拍卖体系,这些措施包括:对拍卖系统自身进行改革、引进数字化拍卖程序以解决现存的人工“叫价”所引起的问题、以及给予拍卖组织者更多的自由权限。
在 Ferguson公司所提建议的基础上,印度政府决定出台《印度茶叶市场控制规则2003》(TMCO2003)以替代《印度茶叶市场控制规则1984》(TMCO1984)。出于使价格指示系统更公开、更有效的目的,新的拍卖规则指令于2003年初开始引进执行。
然而,尽管印度茶叶协会(ITA)、南印度种植者联合会(UPASI)和种植业协会咨询委员会(CCPA)等生产企业的社团组织对 TMCO1984的废止表示欢迎,但是TMCO2003却遭到了大多数买家的强烈反对。同时,在该国的主要茶叶拍卖中心中,新体系的不稳定性已赫然显现。最初,买家、销售商和拍卖的组织者都不十分确定如何遵从 TMCO2003的规则和指令。最终,该规则被迫中止,在坦米尔纳度、喀拉拉省和古吉拉特省,买家们甚至还将政府诉讼至了最高法院。与此同时,拍卖活动在全国范围内也被迫中断和延迟。
引起争议的问题
对公开拍卖体系之外进行的茶叶销售活动所做的规定是最引起争议的问题。2003法则对买家和生产者的概念进行了新的定义,并规定:在公开拍卖体系之外进行的茶叶销售活动中,所有注册了的生产者只可以将产品销售给注册过的买家。根据规定,所有参与此类销售活动的企业都有15个工作日的注册期。此外,其它有争议的条款还包括:禁止缺乏有效注册的企业进行贸易活动;允许新定义的生产者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以及授权印度茶叶管理委员会取消进行违法经营活动的企业的交易资格。买家每月必须上报反馈报告、500卢比(110美元)的注册费以及授权印度茶叶管理委员会可以对企业随时进行管理和检察等条款也是新规则中不受欢迎的内容。
为了解决新规则所引起的问题,政府决定介入有关的法律事务之中。最终,最高法院将全部的诉讼移交给有关部门。TMCO2003大约在经过了四个月的运做之后,形势开始逐渐明朗。在4月24日,政府决定茶叶销售活动继续在新的贸易框架下运做,并对有关条款重新定调。
通过对TMCO2003中最初某些概念的重新定义,可以明显看出政策有所缓和。最初,“生产者”的概念是:任何人,包括土地所有者、加工厂和综合企业,只要他们从事商业意义上的茶叶的生产,从山茶属植物的树叶,直至生产具有高附加值的茶叶产品,其中包括:包装茶、袋泡茶、速溶茶、绿茶、风味茶以及速泡红茶等。
“买家”则是指任何自然人、公司、企业、生产单位以及社会法人组织,只要在印度拥有生意场所,从事采购茶叶(包括高附加值茶叶),既可通过公开的拍卖活动进行交易,也可以直接与生产者进行交易。
而在四月份的修正中,茶叶的手工生产者被从“生产者”的概念中剔除了出去,因而只有那些真正有茶叶生产加工厂的企业才符合新法令所定义的新术语概念。此外,由于无法确定高附加值茶叶产品购买家和经销商所购买的茶叶是通过拍卖还是来自于生产者(再加上无法了解茶叶种植企业、茶叶生产企业、加工厂、综合企业以及他们是否有违反交易规则的行为),因此高附加值茶叶产品的买家和经销商也被从“买家”的概念中剔除出去,并且没有提出强制性的注册要求。
关于强制注册方面,为了避免贸易纠纷,新规则中的一项重要规定指出:根据 TMCO2003,作为买家,那些将生产企业的茶叶进行储存、然后进行交易的承销商或授权代理商,必须到茶叶管理委员会进行注册登记。然而,此后从这些承销商或代理商处购买茶叶的买家则不必再进行登记。
印度政府还具体规定,买家在进行注册时,应提交季度收益反馈表,以之取代了最初所规定的每月提交的原则。注册费、执照费和许可证更新费也被减至一月份法令所规定金额的一半。
通过这些改善,现在,注册了的生产者完全可以在公开的拍卖系统之外向进行过注册的买家销售茶叶,也可以通过其自身的零售渠道或分支机构直接向消费者进行销售,还可以直接进行出口贸易。由于这样使得价格更加“合情合理”且趋于固定,小规模种植者在鲜叶生产上感到有利可图,因此不断进行的销售活动最终得到了注册过的生产者的认可。当然,合理价格的确定和执行都必须优先得到政府的承认。买家们也与政府达成了一致意见。基于此,出口商也开始重新参加拍卖活动。
目前,新的 TMCO已经进行了近六个月的运做,然而印度政府却正在认真考虑修正方案,并将更换全部的拍卖系统。这的确令人惊讶,因为,仅在七月中旬,印度商务部副部长 L.V.Saptharishi在回答当地报纸的一个问题时还在说,TMCO2003从正式执行以来,已经取得了完全的成功。
代理报价
在谈到目前存在于小规模参与者中的、混乱的代理报价问题时,Saptharishi说:目前这一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并不需要再进行修正。根据新的规则规定,一个买家将被安排在特定的公开拍卖日,只限于向另外一个买家报价,并且买家间授权这样的代理报价必须至少在拍卖前一天通报给拍卖活动组织者。此外,规定指出:所有的买家应当全部参加拍卖,并且在拍卖中至少完成其目标采购量的25%或在一个采购年度中参加13次拍卖活动(无论是否达到最低标准)。买家们抱怨说,这一规定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那些处于弱势地位的小规模买家的报价目的。然而,从政府的角度看,代理报价与拍卖的基本原则(即:中标的买家必须是在拍卖活动中实际到场的买家)相违背。但是,为了使买家能够参与在同一交易所内的不同拍卖厅或不同拍卖地点所同时进行的拍卖活动,一个买家代表另一个买家所进行的代理报价,也是被允许的。此外,Saptharishi副部长还补充说,抛开这些争论,一些执行中的问题以及还有可能存在的问题,都将会随着新拍卖系统的运做而产生。然而,全国的拍卖中心都将采用相同的规则。
资料匮乏
尽管TMCO2003已经实施,但是该规则的出现,并未使官方得到更充足的数据资料,特别是有关生产者在其私下交易中所获得的价格或是在非拍卖交易中所销售的数量等等。在2003/04财政年度的第一季度,在TMCO2003指导下进行贸易活动的茶叶企业中,仅有约30%的买家上报了其收益情况。出于对新系统无法实施的让步,印度政府现在不得不承认计划失败,并考虑废除该指令。据称,在服从指令的生产者中,该规则的支持率甚至低于20%。
标的的分配
有关最终标的分配所做的努力似乎也失败了。根据新的TMCO规定,各拍卖所中现行的分配标准仍在沿用,但是参与分配的每个买家都应向拍卖组织者交付自身成交价格5%的分配附加费。据政府称,附加费是为了限制标的分配而设置的。因为标的分配与拍卖的基本原则(全部买家必须申报中标,才能保证其所购的茶叶)相冲突。标的分配将减少竞争,并会因此而无法提供正确的价格指引。然而,有消息称,少数茶叶拍卖中心的工作人员已经找到了一种免于交纳5%附加费的方法,并且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小规模的茶叶交易仍在继续。一些小规模的买家共同组成一个组织。由组织中的一个成员购买全部的标的,然后再销售给组织中的其他成员。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人支付5%的附加费,而只需为再销售支付1%的销售税。没有统计数据说明每天究竟有多少这样的交易在进行,但是据称拍卖所中的每一个人都知道类似的情况。
当新的 TMCO被引进时,被誉为新的市场规则将有助于价格的增长,但是事实证明却大相径庭。至2003年8月止,在此期间内拍卖中心的平均价格为71.70卢比/公斤,而2002年是71.83卢比。同时,传统茶的价格从去年的76.86卢比/公斤,上涨到了今年的80.69卢比,而 CTC茶的价格则从66.59卢比微调到了65.84卢比。
强制性的茶叶拍卖
鉴于当前情况,联邦商务部正在考虑恢复强制性的茶叶拍卖程序。当然,如果有必要,政府将给予生产者一些免税条件。一个商务部的官员称,就这一问题,政府已于九月中旬与茶叶管理委员会的成员进行了讨论,而茶叶管理委员会的成员明显倾向于废除 TMCO2003,有消息指出,由于遵照TM-CO2003的指令而进行收益反馈的企业相当之少,因此最初关于通过实施新政策以增强茶叶行业透明度的设想已经失败。之所以申报收益反馈的企业数量如此之少,其中一个原因是:根据政府制定的规则——不进行申报的企业将被处以500卢比的罚金,而这一罚金数目简直不值一提,任何企业都负担得起。此外,政府也意识到:由于可能会引发漫长的法律诉讼,因此对本国的每一个生产者或买家进行跟踪确实不
太现实。
根据来自印度的贸易消息透露,由于只对一部分进行监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拟被选用的、新的拍卖体系与以前截然不同,将覆盖全部茶叶生产行业,而不再是50%或75%。此外,政府认为:由于买家可能利用拍卖价格在私下交易中进行讨价还价,因此拍卖和私下交易不能再同时进行。但是,由于极品和高品质的茶叶将通过非拍卖交易进行,因此该系统也被指出:拍卖价格不再反映实际的成交价格。因而,据一位官员说,这将引起向下的连锁反应,不管是拍卖价格还是私人成交价都将继续下挫。由于重新恢复早先的规则,就意味着要强令企业将其生产的、至少75%的茶叶通过拍卖进行销售,因此作为印度两大产茶省的阿萨姆和西邦加罗的政府部门感到了一定购压力。他们称:实际上,政府也应当要求相同数量的注册买家通过拍卖系统进行采购。由于茶叶管理委员会自己的发现佐证了这些省的观点,因此他们正在考虑这一建议。
根据印度茶叶管理委员会的数据,2003年1-7月份,提供到拍卖中心进行销售的茶叶总量为253,000吨,而2002年同期为273,000吨,2001年同期为284,000吨。阿萨姆和西邦加罗省的供应量合计占全印度的75%,从而引发了一个问题:在印度 1-7月份的茶叶产量比2002年同期增长了32,871吨的同时,运抵拍卖中心的茶叶数量为何减少了呢?
生产者会对强制参加拍卖提出反对意见,因为他们认为在垄断性拍卖系统中的成交价将会比私下交易低廉。而买家也反映私下交易正趋于顺畅,因此会对强制拍卖存有保留意见。然而,联邦政府将在2004/05年度恢复强制性的拍卖系统,它将与电子拍卖系统的引进同步进行,并有望在2003年底到位。无论结局如何,旧商业模式运做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了。
印度国内的茶叶价格在经历了1998年的短暂兴旺后,在1999年上半年开始迅速衰落。由于这种衰落无法抑制,印度政府决定放宽有关茶产业必须无条件参加拍卖活动的限制,并许可其通过其它渠道进行茶叶销售。但不幸的是,这一举措并末使茶叶价格出现反弹。
持续不断的下跌使价格低于了生产成本,严重地打击了茶叶种植者的信心,并使若干个茶园被迫倒闭。有报道称,仅在2002年一年,西邦加罗省的30个企业、喀拉拉省的10个企业、坦米尔纳度省的2个企业和阿萨姆邦的8个企业相继倒闭。另据报道,在喀拉拉省的企业中,有80%的男性劳力脱离了茶园,另寻工作。据估计,目前有20,000名茶叶种植工人已经有两年多没有领到薪酬了。在坦米尔纳度省,那些仍在工作的工人的工资已经被降低,而关于最低雇佣薪金的协议已经终止,并且种植园主要求尽量提高采摘率。有报道称,在西邦加罗省,工人的工资已经无法被支付,这些工人只被提供一些简单的食品以替代工资。
茶叶价格水平在拍卖活动中恶化的原因是比较复杂的,这一讨论已经为时不短了,但主要的原因应当归结于印度茶叶市场长期以来供过于求的局面。这种供过于求的局面由多种原因造成,诸如:企业生产水平的提高、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东北部茶区的扩张、出口额的减少以及因高品质茶叶需求增加而造成的低品质茶叶需求减退。这些问题纠集在一起影响着本地市场的茶叶拍卖体系,并使之完全失去了透明度。买家对拍卖程序也有怨言,他们称自己总是无法获得稳定的茶叶来源,那些参加拍卖的茶叶多源自中间人,而最终交付茶叶的种植园主们所提供的茶叶无法保证质量。另一方面,买家们也在试图联手操纵拍卖价格。
Ferguson咨询公司的报告
尽管拍卖价格不断下跌,但却没有使高居不下的零售终端价格出现下落。当然,拍卖中心的买家们并不在意生产者和消费者是否受到消极影响。这种情况促使印度政府于2001年8月份,雇佣了一个名为 AF Ferguson的咨询公司,该公司在研究了以往茶叶市场的资料后,于2002年向印度政府提出了一些咨询意见。Ferguson公司报告所做的最终结论是,通过对现行市场终端的研究,发现其中的一些方面阻碍了透明、公平的价格机制的形成。
该公司研究发现,拍卖体系在基本原则和基本拍卖程序上都存在着不足。该研究指出,在目前的规则下,一个买家有可能在未报价的情况下,购买到其所需的全部茶叶。同一买家甚至可能在一个场合完成其全年的茶叶需求交易,尽管产品可能并不存在。另外,该报告称,在过时规则引导下所进行的拍卖程序,正在阻碍着销售活动。有事例证明,那些避开拍卖程序而进行的直销活动,可以使生产者多获得4卢比/公斤的盈利。该研究称,印度北部地区就是通过这种方式而使销售价格有所提升。但是,该报告含蓄地指出,与拍卖活动相比,直销方式存在着两个风险——违约和拖欠回款。
最后,该公司的研究指出,对目前茶叶市场中的所有参与者来说,拍卖体系仍被视为是一个健全的体系。根据该公司的观点认为,应当通过一系列措施加强拍卖体系,这些措施包括:对拍卖系统自身进行改革、引进数字化拍卖程序以解决现存的人工“叫价”所引起的问题、以及给予拍卖组织者更多的自由权限。
在 Ferguson公司所提建议的基础上,印度政府决定出台《印度茶叶市场控制规则2003》(TMCO2003)以替代《印度茶叶市场控制规则1984》(TMCO1984)。出于使价格指示系统更公开、更有效的目的,新的拍卖规则指令于2003年初开始引进执行。
然而,尽管印度茶叶协会(ITA)、南印度种植者联合会(UPASI)和种植业协会咨询委员会(CCPA)等生产企业的社团组织对 TMCO1984的废止表示欢迎,但是TMCO2003却遭到了大多数买家的强烈反对。同时,在该国的主要茶叶拍卖中心中,新体系的不稳定性已赫然显现。最初,买家、销售商和拍卖的组织者都不十分确定如何遵从 TMCO2003的规则和指令。最终,该规则被迫中止,在坦米尔纳度、喀拉拉省和古吉拉特省,买家们甚至还将政府诉讼至了最高法院。与此同时,拍卖活动在全国范围内也被迫中断和延迟。
引起争议的问题
对公开拍卖体系之外进行的茶叶销售活动所做的规定是最引起争议的问题。2003法则对买家和生产者的概念进行了新的定义,并规定:在公开拍卖体系之外进行的茶叶销售活动中,所有注册了的生产者只可以将产品销售给注册过的买家。根据规定,所有参与此类销售活动的企业都有15个工作日的注册期。此外,其它有争议的条款还包括:禁止缺乏有效注册的企业进行贸易活动;允许新定义的生产者生产高附加值产品;以及授权印度茶叶管理委员会取消进行违法经营活动的企业的交易资格。买家每月必须上报反馈报告、500卢比(110美元)的注册费以及授权印度茶叶管理委员会可以对企业随时进行管理和检察等条款也是新规则中不受欢迎的内容。
为了解决新规则所引起的问题,政府决定介入有关的法律事务之中。最终,最高法院将全部的诉讼移交给有关部门。TMCO2003大约在经过了四个月的运做之后,形势开始逐渐明朗。在4月24日,政府决定茶叶销售活动继续在新的贸易框架下运做,并对有关条款重新定调。
通过对TMCO2003中最初某些概念的重新定义,可以明显看出政策有所缓和。最初,“生产者”的概念是:任何人,包括土地所有者、加工厂和综合企业,只要他们从事商业意义上的茶叶的生产,从山茶属植物的树叶,直至生产具有高附加值的茶叶产品,其中包括:包装茶、袋泡茶、速溶茶、绿茶、风味茶以及速泡红茶等。
“买家”则是指任何自然人、公司、企业、生产单位以及社会法人组织,只要在印度拥有生意场所,从事采购茶叶(包括高附加值茶叶),既可通过公开的拍卖活动进行交易,也可以直接与生产者进行交易。
而在四月份的修正中,茶叶的手工生产者被从“生产者”的概念中剔除了出去,因而只有那些真正有茶叶生产加工厂的企业才符合新法令所定义的新术语概念。此外,由于无法确定高附加值茶叶产品购买家和经销商所购买的茶叶是通过拍卖还是来自于生产者(再加上无法了解茶叶种植企业、茶叶生产企业、加工厂、综合企业以及他们是否有违反交易规则的行为),因此高附加值茶叶产品的买家和经销商也被从“买家”的概念中剔除出去,并且没有提出强制性的注册要求。
关于强制注册方面,为了避免贸易纠纷,新规则中的一项重要规定指出:根据 TMCO2003,作为买家,那些将生产企业的茶叶进行储存、然后进行交易的承销商或授权代理商,必须到茶叶管理委员会进行注册登记。然而,此后从这些承销商或代理商处购买茶叶的买家则不必再进行登记。
印度政府还具体规定,买家在进行注册时,应提交季度收益反馈表,以之取代了最初所规定的每月提交的原则。注册费、执照费和许可证更新费也被减至一月份法令所规定金额的一半。
通过这些改善,现在,注册了的生产者完全可以在公开的拍卖系统之外向进行过注册的买家销售茶叶,也可以通过其自身的零售渠道或分支机构直接向消费者进行销售,还可以直接进行出口贸易。由于这样使得价格更加“合情合理”且趋于固定,小规模种植者在鲜叶生产上感到有利可图,因此不断进行的销售活动最终得到了注册过的生产者的认可。当然,合理价格的确定和执行都必须优先得到政府的承认。买家们也与政府达成了一致意见。基于此,出口商也开始重新参加拍卖活动。
目前,新的 TMCO已经进行了近六个月的运做,然而印度政府却正在认真考虑修正方案,并将更换全部的拍卖系统。这的确令人惊讶,因为,仅在七月中旬,印度商务部副部长 L.V.Saptharishi在回答当地报纸的一个问题时还在说,TMCO2003从正式执行以来,已经取得了完全的成功。
代理报价
在谈到目前存在于小规模参与者中的、混乱的代理报价问题时,Saptharishi说:目前这一问题已经得到解决,并不需要再进行修正。根据新的规则规定,一个买家将被安排在特定的公开拍卖日,只限于向另外一个买家报价,并且买家间授权这样的代理报价必须至少在拍卖前一天通报给拍卖活动组织者。此外,规定指出:所有的买家应当全部参加拍卖,并且在拍卖中至少完成其目标采购量的25%或在一个采购年度中参加13次拍卖活动(无论是否达到最低标准)。买家们抱怨说,这一规定在很大程度上挫伤了那些处于弱势地位的小规模买家的报价目的。然而,从政府的角度看,代理报价与拍卖的基本原则(即:中标的买家必须是在拍卖活动中实际到场的买家)相违背。但是,为了使买家能够参与在同一交易所内的不同拍卖厅或不同拍卖地点所同时进行的拍卖活动,一个买家代表另一个买家所进行的代理报价,也是被允许的。此外,Saptharishi副部长还补充说,抛开这些争论,一些执行中的问题以及还有可能存在的问题,都将会随着新拍卖系统的运做而产生。然而,全国的拍卖中心都将采用相同的规则。
资料匮乏
尽管TMCO2003已经实施,但是该规则的出现,并未使官方得到更充足的数据资料,特别是有关生产者在其私下交易中所获得的价格或是在非拍卖交易中所销售的数量等等。在2003/04财政年度的第一季度,在TMCO2003指导下进行贸易活动的茶叶企业中,仅有约30%的买家上报了其收益情况。出于对新系统无法实施的让步,印度政府现在不得不承认计划失败,并考虑废除该指令。据称,在服从指令的生产者中,该规则的支持率甚至低于20%。
标的的分配
有关最终标的分配所做的努力似乎也失败了。根据新的TMCO规定,各拍卖所中现行的分配标准仍在沿用,但是参与分配的每个买家都应向拍卖组织者交付自身成交价格5%的分配附加费。据政府称,附加费是为了限制标的分配而设置的。因为标的分配与拍卖的基本原则(全部买家必须申报中标,才能保证其所购的茶叶)相冲突。标的分配将减少竞争,并会因此而无法提供正确的价格指引。然而,有消息称,少数茶叶拍卖中心的工作人员已经找到了一种免于交纳5%附加费的方法,并且可以肯定的是,这些小规模的茶叶交易仍在继续。一些小规模的买家共同组成一个组织。由组织中的一个成员购买全部的标的,然后再销售给组织中的其他成员。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人支付5%的附加费,而只需为再销售支付1%的销售税。没有统计数据说明每天究竟有多少这样的交易在进行,但是据称拍卖所中的每一个人都知道类似的情况。
当新的 TMCO被引进时,被誉为新的市场规则将有助于价格的增长,但是事实证明却大相径庭。至2003年8月止,在此期间内拍卖中心的平均价格为71.70卢比/公斤,而2002年是71.83卢比。同时,传统茶的价格从去年的76.86卢比/公斤,上涨到了今年的80.69卢比,而 CTC茶的价格则从66.59卢比微调到了65.84卢比。
强制性的茶叶拍卖
鉴于当前情况,联邦商务部正在考虑恢复强制性的茶叶拍卖程序。当然,如果有必要,政府将给予生产者一些免税条件。一个商务部的官员称,就这一问题,政府已于九月中旬与茶叶管理委员会的成员进行了讨论,而茶叶管理委员会的成员明显倾向于废除 TMCO2003,有消息指出,由于遵照TM-CO2003的指令而进行收益反馈的企业相当之少,因此最初关于通过实施新政策以增强茶叶行业透明度的设想已经失败。之所以申报收益反馈的企业数量如此之少,其中一个原因是:根据政府制定的规则——不进行申报的企业将被处以500卢比的罚金,而这一罚金数目简直不值一提,任何企业都负担得起。此外,政府也意识到:由于可能会引发漫长的法律诉讼,因此对本国的每一个生产者或买家进行跟踪确实不
太现实。
根据来自印度的贸易消息透露,由于只对一部分进行监测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拟被选用的、新的拍卖体系与以前截然不同,将覆盖全部茶叶生产行业,而不再是50%或75%。此外,政府认为:由于买家可能利用拍卖价格在私下交易中进行讨价还价,因此拍卖和私下交易不能再同时进行。但是,由于极品和高品质的茶叶将通过非拍卖交易进行,因此该系统也被指出:拍卖价格不再反映实际的成交价格。因而,据一位官员说,这将引起向下的连锁反应,不管是拍卖价格还是私人成交价都将继续下挫。由于重新恢复早先的规则,就意味着要强令企业将其生产的、至少75%的茶叶通过拍卖进行销售,因此作为印度两大产茶省的阿萨姆和西邦加罗的政府部门感到了一定购压力。他们称:实际上,政府也应当要求相同数量的注册买家通过拍卖系统进行采购。由于茶叶管理委员会自己的发现佐证了这些省的观点,因此他们正在考虑这一建议。
根据印度茶叶管理委员会的数据,2003年1-7月份,提供到拍卖中心进行销售的茶叶总量为253,000吨,而2002年同期为273,000吨,2001年同期为284,000吨。阿萨姆和西邦加罗省的供应量合计占全印度的75%,从而引发了一个问题:在印度 1-7月份的茶叶产量比2002年同期增长了32,871吨的同时,运抵拍卖中心的茶叶数量为何减少了呢?
生产者会对强制参加拍卖提出反对意见,因为他们认为在垄断性拍卖系统中的成交价将会比私下交易低廉。而买家也反映私下交易正趋于顺畅,因此会对强制拍卖存有保留意见。然而,联邦政府将在2004/05年度恢复强制性的拍卖系统,它将与电子拍卖系统的引进同步进行,并有望在2003年底到位。无论结局如何,旧商业模式运做的日子已经一去不返了。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