谨防皖茶遭受“株连”

作者: 来自:中安网 时间:2004-07-22
分享到:
    在笔者的走访调查中,尽管面对的只是一两家企业的个别造假行为,但无论是茶叶生产业内人士,还是质监部门相关人员,都共同生发出了一种隐忧:谨防个别造假企业“株连”安徽茶叶市场!
    采访中,大家不约而同地谈起前不久发生的重庆火锅底料添加包装石蜡事件,经央视曝光后,久负盛名的重庆火锅底料面临前所未有的信誉危机,众多生产火锅底料的重庆企业同时被“株连”,纷纷遭遇退货、取消订单的厄运。类似的案例也曾在其他地方发生过,由于个别企业的违法乱纪行为,致使金华火腿、山西老陈醋、山东阿胶、太仓肉松等地方特产遭遇沉重打击。
    而此次,就在央视18日曝光“问题茶”事件之后,19日早晨,一些外省市媒体就开始以“安徽含毒肮脏茶叶”的字眼来报道。笔者和在南京的朋友联系,竟得知,只有短短一天,他身边的许多南京市民就不再喝安徽的任何茶叶了!
    如何避免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汤?许多盛产地方特产的地区开始思考对策。现在,似乎也轮到了我们安徽。如何才能避免少数“问题茶”有可能引发的安徽茶叶“多米诺骨牌”式的信任危机,不使安徽打造了数千年的茶文化蒙垢?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特产是一笔有很高市场价值的无形资产。不过由于不少特产没有专利保护,本地生产者都可以通过打地方特产的招牌来牟利。你生产“黄山毛峰”,我也可以生产“黄山毛峰”。在缺乏明显品牌区分的情况下,消费者很难区分不同厂商提供的地方特产,不法厂商也恰恰可能钻空子,用种种不法手段来赚取非法利润。不法之徒也许只是个别企业,但由于共用一个品牌,同属一种特色,其他企业自然遭到“株连”。
    或许浙江大学经济学院一位学者的观点能够给我们的企业一点借鉴:企业在享受金字招牌所带来的利益之时,也必须看到其背后隐藏的品牌“株连”危机。因此,要想避免这种品牌“株连”所带来的伤害,一种办法就是树立自己的品牌,如果将不同的“黄山毛峰”分别注册成“黄山A毛峰”、“黄山B毛峰”,那么A出了问题,B还能幸免于难。(金沙)
新闻评论
您的大名: (点击这里注册)

友情提醒:评论请限制在100字以内,有长篇大论欢迎到论坛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