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叶出口遭遇“绿色壁垒” 有机湘茶破“壁”前行
作者:未知 来自:农业网 时间:2004-06-09
来自中国食品土畜进出口商会的消息称,近年来中国茶叶出口遭遇严重“绿色壁垒”,欧盟、美国、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不断制订的更严格和更广泛之标准,正导致中国茶叶出口明显下降。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专家叶阳认为,解决茶叶质量安全问题已刻不容缓。据介绍,茶叶质量安全主要包括农药残留、有害重金属残留、有害微生物、非茶异物和粉尘污染等因素,涉及茶叶的原料生产和加工两个过程。
叶阳指出,近年来随着中国启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和在茶叶生产中禁用、停用一大批剧毒、高残留农药,中国茶叶农药残留状况明显好转。但欧盟标准更加严格,涉及的禁用农药已达134种。除欧盟外,日本也即将通过新的食品卫生法,大幅度扩大农药限制范围。
叶阳说,中国茶叶中有害重金属残留主要是铅超标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检测结果表明,乌龙茶和绿茶的铅含量相对较低,红茶及紧压茶的铅含量相对较高。此外,有害微生物也是影响茶叶卫生质量的因素之一,欧盟、美国、加拿大已将有害微生物限量标准作为试检项目。综合目前茶叶检测结果来看,中国茶叶中有害微生物主要表现为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等肠道感染细菌超标,出口茶叶中大肠杆菌、黄曲霉毒素均时有检出。
据了解,去年中国农产品因“技术壁垒”而遭受的损失达到95亿美元。如果中国茶叶的质量安全得不到有效提高,那么中国茶叶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必将呈现萎缩趋势。
有机湘茶受欢迎,就在我国茶叶出口屡遭“绿色壁垒”的时候,记者近日从湖南省茶叶总公司了解到,通过有机茶基地建设,湖南茶叶生产已有效地跨越了欧盟和美国设置的这道“门槛”,2003年,茶叶出口1.2万吨,创汇1150万美元,其中,有机茶过千吨,创汇500多万美元。有机湘茶已步入茶业发展快车道。
在发达国家,有机茶市场供不应求,且价格比普通茶叶高出50%以上。而欧美等发达国家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及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为由,建立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绿色关税制度、市场准入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以及签订国际环保条约等,形成关税制度以外的又一道“绿色藩篱”,从茶农、茶厂到茶叶进出口公司都感受到了“绿色壁垒”的压力。据悉,由于这种非关税壁垒,约有2000吨湘茶难以迈出国门,相反却有100吨高档有机茶的生产缺口困扰着出口商家。
从环保方面说,最好的是有机茶,其次是绿色食品茶,再次是无公害茶。要从根本上解决茶叶的农残问题,出路之一是发展有机茶。
有机茶业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发达国家(也包括部分发展中国家)为维护生态平衡而发展起来的农业生产模式。它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采用基因工程手段,不使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等人工合成制剂,不使用辐射技术,完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尽量依靠作物轮作及秸秆、畜肥、豆科作物、绿肥、场外有机废料、含有矿物养分的矿石维持养分平衡,并利用生物、物理措施防治病虫害。此外,还要求在产品的包装、运输过程中不造成二次污染。有机茶必须符合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的标准,并经独立的认证机构认证。目前世界上有机茶产量为6000吨,仅占茶叶总产量的0.2%,主要为红茶,约4000吨,其次是绿茶,约2000吨,还有少量有机乌龙茶和花茶。我国茶园总面积约1696万亩,居世界第一,茶叶总产量达67.6万吨。我国的有机茶生产自1997年以后开始发展,近几年,在茶叶主产区浙江、江苏、安徽、福建、湖南、湖北、四川等省,先后有50多个县(市)建立了有机茶基地。1998年,我国有机茶生产量和出口量达500余吨,1999年为1000余吨,2000年达到2000余吨,虽呈倍数增长,但发展潜力仍然巨大。 <BR><BR>在湖南,有机茶开发面积已达8万亩以上,年产茶5000吨,其中,有21个茶场获得有机茶场证书,认证面积2万亩以上。以湖南茶叶总公司为例,该公司在全省建立了12个有机茶基地,分别获得欧盟“IMO”有机茶场证书、美国“NOP”认证和日本“JONA”认证,认证面积15810亩,出口创汇450万美元,占全省有机茶出口总量的95.6%,销售价格比同类茶平均高出30%以上。
发展有机茶虽然有着很高的技术要求和极为“苛刻”的条件,但具有生态效益与产业经济“双赢”的重大意义。
破“壁”还看有机茶 <BR><BR>湖南省石门县白云山国有林场茶园位于壶瓶山余脉白云山中上部。1998年,只有茶园280亩,茶叶总产值8万元;1999年按照有机茶标准指导茶叶生产,当年创产值15万元;2000年,作为省茶叶公司的有机茶基地加以生产与开发,同年创下了25万元的产值;2001年3月28日,获得欧盟“IMO”认证,当年就创产值35万元;2002年,产值跃至80万元,每亩受益茶园产值达4000元,增值10倍;到2003年,创产值120万元,每亩受益茶园产值达5000元。由此,专家认为,湖南发展茶叶产业,有机茶是最好的选择。特别是湖南发展有机茶具有良好的生态优势,山区、半山区茶园占了70-80%,适于绿茶资源开发;同时,有机茶配套生产技术精良。
专家提出,湖南要大力发展有机茶,还必须改变茶区布局,经济发达但茶叶资源相对较弱的地区要与技术落后而环境、品质条件优异的山区联动发展,因势利导,取长补短;要改良茶树品种,改善茶类结构,发展绿茶特别是名优茶产业;要加大力度扶持龙头企业,以市场拉动茶业发展。
专家强调,积极发展有机茶,其意义也不仅仅限于有机茶本身,更重要的是带动我国茶叶的生产和加工向优质、环保、无公害化方向发展,从根本上提高品质,以适应我国加入WTO的需要,从而扩大出口创汇。
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专家叶阳认为,解决茶叶质量安全问题已刻不容缓。据介绍,茶叶质量安全主要包括农药残留、有害重金属残留、有害微生物、非茶异物和粉尘污染等因素,涉及茶叶的原料生产和加工两个过程。
叶阳指出,近年来随着中国启动“无公害食品行动计划”和在茶叶生产中禁用、停用一大批剧毒、高残留农药,中国茶叶农药残留状况明显好转。但欧盟标准更加严格,涉及的禁用农药已达134种。除欧盟外,日本也即将通过新的食品卫生法,大幅度扩大农药限制范围。
叶阳说,中国茶叶中有害重金属残留主要是铅超标问题。中国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检测结果表明,乌龙茶和绿茶的铅含量相对较低,红茶及紧压茶的铅含量相对较高。此外,有害微生物也是影响茶叶卫生质量的因素之一,欧盟、美国、加拿大已将有害微生物限量标准作为试检项目。综合目前茶叶检测结果来看,中国茶叶中有害微生物主要表现为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等肠道感染细菌超标,出口茶叶中大肠杆菌、黄曲霉毒素均时有检出。
据了解,去年中国农产品因“技术壁垒”而遭受的损失达到95亿美元。如果中国茶叶的质量安全得不到有效提高,那么中国茶叶在世界市场上的份额必将呈现萎缩趋势。
有机湘茶受欢迎,就在我国茶叶出口屡遭“绿色壁垒”的时候,记者近日从湖南省茶叶总公司了解到,通过有机茶基地建设,湖南茶叶生产已有效地跨越了欧盟和美国设置的这道“门槛”,2003年,茶叶出口1.2万吨,创汇1150万美元,其中,有机茶过千吨,创汇500多万美元。有机湘茶已步入茶业发展快车道。
在发达国家,有机茶市场供不应求,且价格比普通茶叶高出50%以上。而欧美等发达国家以保护生态环境、自然资源及人类和动物的健康为由,建立严格的环境技术标准、绿色关税制度、市场准入制度、绿色卫生检疫制度以及签订国际环保条约等,形成关税制度以外的又一道“绿色藩篱”,从茶农、茶厂到茶叶进出口公司都感受到了“绿色壁垒”的压力。据悉,由于这种非关税壁垒,约有2000吨湘茶难以迈出国门,相反却有100吨高档有机茶的生产缺口困扰着出口商家。
从环保方面说,最好的是有机茶,其次是绿色食品茶,再次是无公害茶。要从根本上解决茶叶的农残问题,出路之一是发展有机茶。
有机茶业产生于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是发达国家(也包括部分发展中国家)为维护生态平衡而发展起来的农业生产模式。它要求在生产过程中,不采用基因工程手段,不使用化肥、农药、生长调节剂等人工合成制剂,不使用辐射技术,完全遵循自然规律和生态学原理,尽量依靠作物轮作及秸秆、畜肥、豆科作物、绿肥、场外有机废料、含有矿物养分的矿石维持养分平衡,并利用生物、物理措施防治病虫害。此外,还要求在产品的包装、运输过程中不造成二次污染。有机茶必须符合国际有机农业运动联合会的标准,并经独立的认证机构认证。目前世界上有机茶产量为6000吨,仅占茶叶总产量的0.2%,主要为红茶,约4000吨,其次是绿茶,约2000吨,还有少量有机乌龙茶和花茶。我国茶园总面积约1696万亩,居世界第一,茶叶总产量达67.6万吨。我国的有机茶生产自1997年以后开始发展,近几年,在茶叶主产区浙江、江苏、安徽、福建、湖南、湖北、四川等省,先后有50多个县(市)建立了有机茶基地。1998年,我国有机茶生产量和出口量达500余吨,1999年为1000余吨,2000年达到2000余吨,虽呈倍数增长,但发展潜力仍然巨大。 <BR><BR>在湖南,有机茶开发面积已达8万亩以上,年产茶5000吨,其中,有21个茶场获得有机茶场证书,认证面积2万亩以上。以湖南茶叶总公司为例,该公司在全省建立了12个有机茶基地,分别获得欧盟“IMO”有机茶场证书、美国“NOP”认证和日本“JONA”认证,认证面积15810亩,出口创汇450万美元,占全省有机茶出口总量的95.6%,销售价格比同类茶平均高出30%以上。
发展有机茶虽然有着很高的技术要求和极为“苛刻”的条件,但具有生态效益与产业经济“双赢”的重大意义。
破“壁”还看有机茶 <BR><BR>湖南省石门县白云山国有林场茶园位于壶瓶山余脉白云山中上部。1998年,只有茶园280亩,茶叶总产值8万元;1999年按照有机茶标准指导茶叶生产,当年创产值15万元;2000年,作为省茶叶公司的有机茶基地加以生产与开发,同年创下了25万元的产值;2001年3月28日,获得欧盟“IMO”认证,当年就创产值35万元;2002年,产值跃至80万元,每亩受益茶园产值达4000元,增值10倍;到2003年,创产值120万元,每亩受益茶园产值达5000元。由此,专家认为,湖南发展茶叶产业,有机茶是最好的选择。特别是湖南发展有机茶具有良好的生态优势,山区、半山区茶园占了70-80%,适于绿茶资源开发;同时,有机茶配套生产技术精良。
专家提出,湖南要大力发展有机茶,还必须改变茶区布局,经济发达但茶叶资源相对较弱的地区要与技术落后而环境、品质条件优异的山区联动发展,因势利导,取长补短;要改良茶树品种,改善茶类结构,发展绿茶特别是名优茶产业;要加大力度扶持龙头企业,以市场拉动茶业发展。
专家强调,积极发展有机茶,其意义也不仅仅限于有机茶本身,更重要的是带动我国茶叶的生产和加工向优质、环保、无公害化方向发展,从根本上提高品质,以适应我国加入WTO的需要,从而扩大出口创汇。
相关新闻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