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业发展方向:优质 高效 安全
专家名片:陈荣冰,省农科院茶叶研究所所长、研究员,二十多年来,一直从事茶树新品种的选育研究与推广工作。现已主持育成丹桂、九龙袍、春兰和瑞香等4个高香优质乌龙茶,通过国优良种审定。研制开发了二十多个名优茶分别获得国际名茶金奖、银奖、中茶杯特等奖、省名优茶奖等。
茶业,我省发展农村经济的优势主导产业之一。就我省如何突破国内外技术壁垒,优化茶叶品种与茶类,推进茶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陈荣冰先生为茶农、茶商们支招。
近年来,国内外市场都加强了对茶叶卫生质量的检测,茶叶销售面临日益苛刻的绿色技术壁垒。
陈荣冰介绍,目前,全省已有40多个茶叶产品获得绿色食品认证,16个产品获得有机茶认证。2001年,我省各茶类的DDT平均值就已低于标准限量。但是,要根本解决茶叶“卫生”问题,还有许多工作要做。
首先,各级政府要构建茶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其次,生产管理部门、农资部门、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等要共同配合,严禁销售与使用剧毒高残留农药。从生产源头引导农民科学施肥,合理用药。其三,应成立茶叶食品安全技术专家组,对有关人员开展有关茶叶食品安全科技培训。
针对目前我省部分茶区还存在着品种过于单一,结构不尽合理的现象。陈所长认为,要以市场为导向,因地制宜地调整优化茶树品种结构。
他举例说,在以福云6号为主的绿茶区,可以考虑结合低产茶园改造,适当改植换种福鼎大毫茶、福云20号、龙井43、浙江乌牛早等绿茶优良品种;也可以适当引种黄旦、梅占、丹桂等乌龙茶与绿茶兼用的优良品种。对原来有一部分乌龙茶品种,并具备乌龙茶加工条件和销售渠道的茶区,可以适当引种省茶科所近几年来选育的高香优质乌龙茶新品种丹桂、九龙袍、黄观音、茗科1号等。通过茶树品种结构调整,调整茶类结构,减少大宗绿茶比重,发展多茶类生产,以适应市场多变的多元化需求。
目前,我省茶叶生产大多仍然是小作坊生产经营,规模小,生产管理与技术水平落后,综合能力竞争力差,已不能适应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
陈所长建议,要以扶持培育茶叶龙头企业为突破口,推进产业化经营。一些曾获奖的名优茶叶,如果市场前景看好,各级政府应重点扶持企业,进行产品商标注册,不断提高产品竞争力与市场占有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