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挥区域优势 带动农民致富——陕西理出茶产业发展新思路
作者: 来自:中华合作时报茶周刊 时间:2004-10-01
为了充分发挥资源优势,促进农民增收和区域经济法发展,陕西省供销合作社会同省农业厅、省林业厅最近下发了《关于加快陕西茶叶产业发展的意见》。
茶叶是重要的饮品,茶产业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绿色产业”。发展陕南茶叶产业,有利于发挥区域优势,带动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改善陕南秦巴山区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下,陕西省茶叶产业得到较快的发展。一是茶园面积不断扩大,产量持续增加。至2003年底,全省茶园面积达到76.3万亩,茶叶总产量达到7952吨,分别比上半年增长17.6%和13.6%。二是茶叶加工条件明显改善,质量普遍提高。茶叶主产县区基本都有自己的品牌,全省名优茶机制率达到60%以上,名优茶叶开发初具规模。三是茶叶生产、加工、经营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茶叶生产已成为陕南地区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但目前陕西省茶叶品种老化,标准化茶园面积小、单产低;品牌杂乱、市场知名度不高,开拓难度大;茶叶生产基础设施薄弱,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建设滞后,产业化程度低,很不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绿色健康饮品的消费需求会不断增加,市场对茶叶特别是优质茶叶的需求量也会不断增加,发展陕西茶叶产业上游广大的市场空间。必须抓住这些有利条件,加强对茶叶产业发展的领导,搞好规划布局,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推进产业化经营,不断开拓市场,促进当地农民增收,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质量为核心,充分发挥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实施名牌战略,加快建设茶叶生产、加工、研发和市场营销体系,逐步实现茶叶种植基地化、规范化,加工企业现代化,生产标准化和销售品牌化,提高陕西茶叶在国内的知名度。发展目标任务是,到2006年底,全省茶园发展到90万亩,产量11000吨,其中名优茶占20%以上;到2010年底,全省茶园面积发展到110万亩,产量16500吨,其中名优茶占30%以上。
为加快茶叶产业发展,《意见》提出了几项具体措施:
(一)制定茶叶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市场需求、资源条件和产业政策,编制2004年、2010年陕西省茶叶产业发展规划。省级规划到县,市级规划到乡,县级规划到村。茶叶产业规划要结合各地实际,合理调整茶叶生产布局。
(二)优选茶叶品种,加快老茶园改造。各有关部门要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和“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原则,把茶叶品种选定作为茶叶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采取课题公开招标或组织人员调研的方式,结合陕西省多年来茶叶生产的实践经验和市场需求,遴选出陕南茶区的主栽品种,重点给予扶持。
(三)加快茶叶基地建设。茶叶基地先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新建茶园要向生产条件较好的乡、村集中,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发展之路。加强试验示范园建设,每个茶叶基地要建立1-2个试验示范园,辐射和带动整个基地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茶叶产业的发展。
(四)提高茶叶加工水平。充分利用已有的茶叶生产基地,在相对集中的茶园附近家里茶叶粗加工厂,加快茶叶加工基地建设。配合茶叶粗加工布局,建立规模较大、设施先进的茶叶精加工厂,粗细加工配套,提高茶叶加工质量,增加茶叶产品附加值。
《意见》还指出,要抓好茶取水点、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和茶农的组织化程度。加强质量管理和科技投入,提高茶叶品质和科技转化率。实施名牌和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对陕西省产业传统名优品牌,要按照《商标法》有关规定,统一商标注册,鼓励跨企业、跨区域有偿使用名优品牌,实行合作开发、联合经营、联手开拓市场,逐步形成1-2个在国内外市场有知名度的品牌。
为了加强对陕南茶叶产业发展的和调控和综合协调服务,陕西省成立了由省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省级有关部门为成员的茶叶产业发展领导协调小组,专门研究解决茶叶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同时组建陕南茶叶产业发展专家顾问组,为陕南茶叶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省级财政设立100万元的茶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扶持优质示范茶园和种苗基地建设,茶叶新品种引进繁育、试验示范、推广,茶叶生产技术的集成配套和茶叶实用技术推广培训等。
茶叶是重要的饮品,茶产业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绿色产业”。发展陕南茶叶产业,有利于发挥区域优势,带动山区群众脱贫致富,增加地方财政收入,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有利于改善陕南秦巴山区生态环境,具有良好的生态效益和社会效益。
近年来,在各级党委和政府的重视下,陕西省茶叶产业得到较快的发展。一是茶园面积不断扩大,产量持续增加。至2003年底,全省茶园面积达到76.3万亩,茶叶总产量达到7952吨,分别比上半年增长17.6%和13.6%。二是茶叶加工条件明显改善,质量普遍提高。茶叶主产县区基本都有自己的品牌,全省名优茶机制率达到60%以上,名优茶叶开发初具规模。三是茶叶生产、加工、经营逐步向规模化、集约化方向发展。茶叶生产已成为陕南地区农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当地农民经济收入的重要来源之一。但目前陕西省茶叶品种老化,标准化茶园面积小、单产低;品牌杂乱、市场知名度不高,开拓难度大;茶叶生产基础设施薄弱,社会化服务体系和市场体系建设滞后,产业化程度低,很不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
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对绿色健康饮品的消费需求会不断增加,市场对茶叶特别是优质茶叶的需求量也会不断增加,发展陕西茶叶产业上游广大的市场空间。必须抓住这些有利条件,加强对茶叶产业发展的领导,搞好规划布局,扩大生产规模,提高产品质量,推进产业化经营,不断开拓市场,促进当地农民增收,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协调发展。
加快茶产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增加农民收入为中心,以市场为导向,以企业为主体,以质量为核心,充分发挥资源和生态环境优势,依靠科技进步,实施名牌战略,加快建设茶叶生产、加工、研发和市场营销体系,逐步实现茶叶种植基地化、规范化,加工企业现代化,生产标准化和销售品牌化,提高陕西茶叶在国内的知名度。发展目标任务是,到2006年底,全省茶园发展到90万亩,产量11000吨,其中名优茶占20%以上;到2010年底,全省茶园面积发展到110万亩,产量16500吨,其中名优茶占30%以上。
为加快茶叶产业发展,《意见》提出了几项具体措施:
(一)制定茶叶产业发展规划。按照市场需求、资源条件和产业政策,编制2004年、2010年陕西省茶叶产业发展规划。省级规划到县,市级规划到乡,县级规划到村。茶叶产业规划要结合各地实际,合理调整茶叶生产布局。
(二)优选茶叶品种,加快老茶园改造。各有关部门要按照高起点、高标准和“优质、高产、高效、生态、安全”的原则,把茶叶品种选定作为茶叶产业发展的一项重要任务来抓,采取课题公开招标或组织人员调研的方式,结合陕西省多年来茶叶生产的实践经验和市场需求,遴选出陕南茶区的主栽品种,重点给予扶持。
(三)加快茶叶基地建设。茶叶基地先要坚持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新建茶园要向生产条件较好的乡、村集中,走规模化、集约化经营的发展之路。加强试验示范园建设,每个茶叶基地要建立1-2个试验示范园,辐射和带动整个基地管理水平的提高,促进茶叶产业的发展。
(四)提高茶叶加工水平。充分利用已有的茶叶生产基地,在相对集中的茶园附近家里茶叶粗加工厂,加快茶叶加工基地建设。配合茶叶粗加工布局,建立规模较大、设施先进的茶叶精加工厂,粗细加工配套,提高茶叶加工质量,增加茶叶产品附加值。
《意见》还指出,要抓好茶取水点、道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发展合作经济组织,提高社会化服务水平和茶农的组织化程度。加强质量管理和科技投入,提高茶叶品质和科技转化率。实施名牌和龙头企业带动战略。对陕西省产业传统名优品牌,要按照《商标法》有关规定,统一商标注册,鼓励跨企业、跨区域有偿使用名优品牌,实行合作开发、联合经营、联手开拓市场,逐步形成1-2个在国内外市场有知名度的品牌。
为了加强对陕南茶叶产业发展的和调控和综合协调服务,陕西省成立了由省政府主管领导任组长、省级有关部门为成员的茶叶产业发展领导协调小组,专门研究解决茶叶产业发展中的重大问题。同时组建陕南茶叶产业发展专家顾问组,为陕南茶叶产业发展提供决策咨询服务。省级财政设立100万元的茶叶产业发展专项资金,主要用于扶持优质示范茶园和种苗基地建设,茶叶新品种引进繁育、试验示范、推广,茶叶生产技术的集成配套和茶叶实用技术推广培训等。
新闻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