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包装新包材为何难施拳脚
作者: 来自:中国包装器材网 时间:2004-07-24
有资料显示,我国1999年茶园面积约113.04万公顷,茶叶产量为67.59万吨,全国人均消费0.5公斤多。仅北京地区茶庄和茶叶零售店就有6000多个,对茶包材的需求无疑是巨大的。
1993年我国茶叶出口为20.14万吨,之后一路下降,1995年降到了16.66万吨,后来虽有微弱回升,却始终未突破21万吨大关。本报记者就此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和采访。
铁筒+多层复合喷铝曾经是绝佳的搭配
茶叶最怕的就是在存放、贮运过程中发生多酸类物质的自动氧化,也就是陈化,它使茶汤滋味变淡,汤色变黄、变暗。同时使茶叶产生陈味和陈色。据介绍,多层复合喷铝袋是京华茶叶公司最早做起来的,90年代初,这种包装风靡了整个茶叶市场。尤以聚乙烯层压防湿赛璐玢、聚乙烯层压聚酯或聚乙烯层压聚丙烯为更佳。一般茶叶保质期是18个月,而京华茶叶喷铝袋的保质期为24个月即是佐证。可以说,在包装上,“京华”曾引领了茶叶市场新潮流,至今仍是科学的茶包装方向。茶以新为贵,保鲜就是保新,在众多茶包材中,多层复合喷铝袋的功能是不可替代的。
与多层复合喷铝袋相比,还有一个更加古老的茶叶包装——铁筒。五六十年代,在塑料制品还不普及时,铁筒最符合茶包装的保护性、安全性、方便性等包装原则。除此之外铁筒还具备牢固性。一位中年男顾客说,他家中有一个1953年买的长方形铁筒,已用了半个世纪,一直可与多层复合喷铝袋配合使用,即保鲜又方便。
纸筒顶了铁筒,竹筒尚未成势
价廉物美、豪华大方的纸筒的“闪亮”登场使其很快成了人见人爱的俏货。尤其做为礼茶的外包装,因它制作周期短,设计、印刷方便,外形、图案容易更新,所以近年来一直风头不减。在北京马连道茶叶城,专营茶包装的店铺有十几家,记者问过其中几家,店老板都说纸筒从来都是旺销货,每个月都要销出去几千个。且每年春节期间,纸筒脱销也是常有的事。
在马连道茶城,记者并未见到格外有特色的包装,但在个别茶叶包装店铺里看到一种外表呈竹自然色,只印有一个小图案的竹茶筒,十分漂亮可爱,材料还算新颖。老板却说这种货目前还卖不大动,因为价格偏高。一个纸筒批发价在两元左右,而竹筒的批发价每个在8元上下,所以被置于角落。
国家茶叶质量检查中心(杭州)的专家翁先生针对此现象谈到:茶叶其实是应该很讲究包装的。10年前,竹筒茶包装曾经兴起过一阵,但由于制作粗糙,有的还需拼接,胶有异味,因此流行了一阵就不见了。专家们认为,现在的竹包装筒已是一体的,密封性好,无异味,而且对我国比较适合。我国竹林总面积和竹资源蓄积量分别居世界首位和第二位。因此,在中国发展无污染、易回收的竹包装是大有可为的。另外,竹包装还具有良好的装饰性,且极富我国传统文化气息,应具有较强的市场感染力。其实在人们十分注重保健的今天,竹应算是茶的较好包材。严格地讲,我国目前用做茶包装的纸盒用纸还不是国际上所说的能保鲜保质的特种纸,也与茶的特性相悖。
新包材为何难以打开局面
另一种纤维板的礼盒,盒料厚约2~3mm,外附一层PVC塑料膜, 外形极像带木纹的木盒,做工精细,边角严丝合缝,比一般纸礼盒质地好得多,而且也是一种节约能源的新产品。这种茶盒上市已有两年了,价格比纸盒只高点有限,却始终卖不过纸盒。一些经销商认为,时下包装的推广很大程度上是靠茶商,但茶商往往因价格等因素不敢贸然进新货,所以好货长藏深闺人不识也是自然而然的。
这种局面的造成,行家们认为与我国目前茶叶品牌少,绝大部分的茶叶生产和包装还处于小而散、家庭作坊式十分普遍有关。江浙、闽、徽等茶主要产区的茶园只管种植不管包装,茶制作后只装在大铝箔袋里,茶商一般也是运到销售点后原封囤积在库中,往往是前店后库,随批随卖随包装。这样使茶叶的生产与销售包装方面缺乏统一规划,产茶商与销茶商在包装方面不易达成共识。在北京,除几家老字号外全是这种作坊式的包装和销售。这种作坊只是消极地迎合市场,绝不可能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进行包装的设计,象京华茶叶公司研发多层复合喷铝袋的事情太少了。另外行业指导方面也做得不够,比如,在我国茶叶协会、包装协会等机构,都没有设专门研究茶叶包装的部门,各院校也没有专门培养茶包装的学科。整个茶叶市场就像一个没有监控、没有规范的乱摊子,在这样情况下,是不可能做好包装的。
媒体有义务引导市场
专家们说,科学饮茶、科学的茶包装,媒体亦应做好引导。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一个行业,也关系到几亿人的健康,单靠茶商们误打误撞来引领市场不切实也不公平。况且,不科学的包装方法也会影响到出口,这方面不妨借鉴一下在我国一直销得很好的立顿红茶。进口的立顿红茶是一种袋泡茶,包装并不很复杂,但有特色——茶包呈“人”字形立体包装。泡茶时茶包沉入水底,且香味迅速溢出。但这种包装机是意大利意玛公司的产品,价格在45万美元左右,一般中小茶叶销售商难以承受。如何作好我国茶叶包装,与茶叶行业自身的健康发展密不可分,与包装行业对茶叶市场的关注与开发密不可分。
1993年我国茶叶出口为20.14万吨,之后一路下降,1995年降到了16.66万吨,后来虽有微弱回升,却始终未突破21万吨大关。本报记者就此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和采访。
铁筒+多层复合喷铝曾经是绝佳的搭配
茶叶最怕的就是在存放、贮运过程中发生多酸类物质的自动氧化,也就是陈化,它使茶汤滋味变淡,汤色变黄、变暗。同时使茶叶产生陈味和陈色。据介绍,多层复合喷铝袋是京华茶叶公司最早做起来的,90年代初,这种包装风靡了整个茶叶市场。尤以聚乙烯层压防湿赛璐玢、聚乙烯层压聚酯或聚乙烯层压聚丙烯为更佳。一般茶叶保质期是18个月,而京华茶叶喷铝袋的保质期为24个月即是佐证。可以说,在包装上,“京华”曾引领了茶叶市场新潮流,至今仍是科学的茶包装方向。茶以新为贵,保鲜就是保新,在众多茶包材中,多层复合喷铝袋的功能是不可替代的。
与多层复合喷铝袋相比,还有一个更加古老的茶叶包装——铁筒。五六十年代,在塑料制品还不普及时,铁筒最符合茶包装的保护性、安全性、方便性等包装原则。除此之外铁筒还具备牢固性。一位中年男顾客说,他家中有一个1953年买的长方形铁筒,已用了半个世纪,一直可与多层复合喷铝袋配合使用,即保鲜又方便。
纸筒顶了铁筒,竹筒尚未成势
价廉物美、豪华大方的纸筒的“闪亮”登场使其很快成了人见人爱的俏货。尤其做为礼茶的外包装,因它制作周期短,设计、印刷方便,外形、图案容易更新,所以近年来一直风头不减。在北京马连道茶叶城,专营茶包装的店铺有十几家,记者问过其中几家,店老板都说纸筒从来都是旺销货,每个月都要销出去几千个。且每年春节期间,纸筒脱销也是常有的事。
在马连道茶城,记者并未见到格外有特色的包装,但在个别茶叶包装店铺里看到一种外表呈竹自然色,只印有一个小图案的竹茶筒,十分漂亮可爱,材料还算新颖。老板却说这种货目前还卖不大动,因为价格偏高。一个纸筒批发价在两元左右,而竹筒的批发价每个在8元上下,所以被置于角落。
国家茶叶质量检查中心(杭州)的专家翁先生针对此现象谈到:茶叶其实是应该很讲究包装的。10年前,竹筒茶包装曾经兴起过一阵,但由于制作粗糙,有的还需拼接,胶有异味,因此流行了一阵就不见了。专家们认为,现在的竹包装筒已是一体的,密封性好,无异味,而且对我国比较适合。我国竹林总面积和竹资源蓄积量分别居世界首位和第二位。因此,在中国发展无污染、易回收的竹包装是大有可为的。另外,竹包装还具有良好的装饰性,且极富我国传统文化气息,应具有较强的市场感染力。其实在人们十分注重保健的今天,竹应算是茶的较好包材。严格地讲,我国目前用做茶包装的纸盒用纸还不是国际上所说的能保鲜保质的特种纸,也与茶的特性相悖。
新包材为何难以打开局面
另一种纤维板的礼盒,盒料厚约2~3mm,外附一层PVC塑料膜, 外形极像带木纹的木盒,做工精细,边角严丝合缝,比一般纸礼盒质地好得多,而且也是一种节约能源的新产品。这种茶盒上市已有两年了,价格比纸盒只高点有限,却始终卖不过纸盒。一些经销商认为,时下包装的推广很大程度上是靠茶商,但茶商往往因价格等因素不敢贸然进新货,所以好货长藏深闺人不识也是自然而然的。
这种局面的造成,行家们认为与我国目前茶叶品牌少,绝大部分的茶叶生产和包装还处于小而散、家庭作坊式十分普遍有关。江浙、闽、徽等茶主要产区的茶园只管种植不管包装,茶制作后只装在大铝箔袋里,茶商一般也是运到销售点后原封囤积在库中,往往是前店后库,随批随卖随包装。这样使茶叶的生产与销售包装方面缺乏统一规划,产茶商与销茶商在包装方面不易达成共识。在北京,除几家老字号外全是这种作坊式的包装和销售。这种作坊只是消极地迎合市场,绝不可能站在长远发展的角度进行包装的设计,象京华茶叶公司研发多层复合喷铝袋的事情太少了。另外行业指导方面也做得不够,比如,在我国茶叶协会、包装协会等机构,都没有设专门研究茶叶包装的部门,各院校也没有专门培养茶包装的学科。整个茶叶市场就像一个没有监控、没有规范的乱摊子,在这样情况下,是不可能做好包装的。
媒体有义务引导市场
专家们说,科学饮茶、科学的茶包装,媒体亦应做好引导。因为,这不仅关系到一个行业,也关系到几亿人的健康,单靠茶商们误打误撞来引领市场不切实也不公平。况且,不科学的包装方法也会影响到出口,这方面不妨借鉴一下在我国一直销得很好的立顿红茶。进口的立顿红茶是一种袋泡茶,包装并不很复杂,但有特色——茶包呈“人”字形立体包装。泡茶时茶包沉入水底,且香味迅速溢出。但这种包装机是意大利意玛公司的产品,价格在45万美元左右,一般中小茶叶销售商难以承受。如何作好我国茶叶包装,与茶叶行业自身的健康发展密不可分,与包装行业对茶叶市场的关注与开发密不可分。
新闻评论